我国网络舆情问题分析文献综述
2020-04-13 13:42:49
文 献 综 述
一、关于我国网络舆情问题的研究背景:
根据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网民的绝对数量高,利用网络表达民意成为一种常见的民主监督方式。2009年1月,《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进行网上调查,参与调查的网民中87.9%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网络像一个放大镜,社会问题在其面前无所遁形。
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矛盾也在积累,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急需协调解决。
我国近年来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现在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重的位置。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这有可能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我国必须重视并加以解决这些负面问题的影响。 网络作为公认的”第四媒体”,以其独有的特点自然地成为了人们宣泄社会不满情绪的窗口。网络成为了解社会舆论动向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
二、 文献评述:
1、互联网舆情传播的特点及法律规制的缺陷
近些年来,我国的一些研究学者已近对我国网络舆情管理的特点以及对网络舆问题的管理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李猛在《网络舆情的影响及综合研究》中提出互联网舆情传播的特点有二:一是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二是负面舆情及渉警信息是网民关注的热点。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我国的法制化规范管理并没有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我国的网络舆情法律规制没有完善到位。陈黎在他的《网络舆情法律规制初探》中将其缺陷总结为以下三点:一是现有网络舆情法律规制制度落后;二是法律体系缺乏权威性、系统性;三是缺乏对网民的权利救济制度。基于以上的关于网络舆情的理论总结,我们试图进一步探索网络舆情的管理办法。
2、网络管理缺位导致的网络乱象
现在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无可争议的成为世界第一,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可能面临的网络舆情管理问题也会最严峻。再加上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多种因素叠加,导致我国网络舆情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乱象丛生。正如李亚、康福路在《浅议网络舆情的综合应对》中提到的”一旦有人在有意无意当中制造了某个虚假信息, 而该信息又迎合了某些人群的心理需求, 那么如果我们有关部门不能做到快速、准确、透明地有效应对,就会迅速传播开来,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作为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舆论也会不加甄别,随波逐流。黄吉在他的《刍议大学生网络舆情之自我管理》中明确提出:”大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判断力,不能正确面对网上各种信息,就会在茫茫网络舆情中迷失自己,主要表现为: 对网络舆情的盲目崇拜,对信息难作分辨和取舍,产生非理性的思想和偏激的行为等。”网络舆情无非是人们在网络上对现实问题的正确或歪曲的反映或表达。只要加以正确的疏导管理,一定能发挥其正面作用,为民主建设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