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3 13:19:32
文 献 综 述
一、选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的志愿服务被人们广泛认知大多始于2008年,从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会,再到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身影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随着我国各方面的飞速发展,人们不止满足于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加注重精神层次的追求,愈来愈多的人开始投身到公共事业、志愿服务中。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是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也是人类社会性的一种直接表现。而社区,作为志愿服务最基本的单位,其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建设,必然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而社区志愿服务也相应的会承担更多促进民生、保障福利、管理社会的职能。
在各种资源均可以成为交换的市场经济阶段,志愿服务及志愿服务提供者所表现的是一种在不计报酬或收入条件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提高人类素质、追求人类共同价值观、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精神,这也是志愿服务的核心价值观。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在了解国内外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状况的条件下,结合我国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案例,在总结可行性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使得我国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的路径。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在发达国家,社区志愿服务一直都是社区服务的主要形式之一,而且相当普及。发达国家的社区志愿服务与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相一致,其发展概况具有很多突出特征等。发达国家注重社区发展的传统源远流长。它们的社区组织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初步构建,到60年代已经基本成形,至今已经有将近90年的历史。其建立在社区发展基础上的社区志愿服务,是一种促进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志愿者的重点转向社区。如英国率先提出”社区照顾”理念,将过去社会上的慈善服务转向对社区成员的具体服务;美国实施的”社区服务街区补助”计划,也是以社区为基础,通过义工对老年人服务,服务内容涉及家政服务、运输、供给膳食等,且所有住在家里的老年人都能够获得这样的服务;德国志愿服务也是非常发达,其义工已经遍布社会的各个阶层,不管富人还是穷人,都会在业余时间做义工,义工的服务也主要集中在社区,主要是参加一些帮助邻里的活动,如照顾老人、打扫社区卫生、去医院陪伴孤苦重病患者、帮助吸毒者戒毒等。
三、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李宗华等人在针对济南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的一项研究中,强调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主要是指在社区这一社会场域所参与的一切有益于社会的活动。老年人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对于社区和他人的诸多好处学界已做了很深入的研究,而针对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则较少。
我国学者多以企业的角度研究其品牌话发展,而对社区志愿服务为代表的公益服务品牌化发展的研究较少,王春兰认为坚持品牌化的特色发展道路是社区志愿组织提高整体服务品质与服务能力,促进自身次序发展的必由之路。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必须明确政府职责,建设服务型政府,实行长远的品牌发展战略,创新志愿服务方式和加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以实现社区志愿服务的持久开展和社会效益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