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公共事业管理 > 正文

试析国际性非营利组织的运营特点文献综述

 2020-03-26 14:47:01  

文 献 综 述

一、关于国际性非营利组织运营特点的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场”结社革命” (Associational Revolution)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第三部门研究的权威学者莱斯特#183;萨拉蒙甚至认为,历史将证明这场革命对20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民族国家的兴起对于19世纪后期的世界的重要性。伴随着这场”结社革命”,非政府组织在各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其后的十余年间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茁壮成长。根据《国际组织年鉴》统计,全球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数量从1956年的985个增加到1985年的14000个,到2003年更是达到了21000个。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始向国外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扩展,逐渐形成了遍布世界的庞大网络体系。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成熟,特别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广泛普及,中国政府开始逐步摆脱”全能政府”的角色,将一部分之职能移交给社会和市场,由此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非营利组织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国内学者也纷纷研究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结合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努力探寻适合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道路。在国内学界有关非营利组织的研究,还经常出现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第三部门,志愿者组织等概念。非营利组织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市场部门)之外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和民间协会,经常与”第三部门”的概念混用。

二、文献评述:

1、非营利组织概念界定及其历史发展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根据提出者T .列维特等人( Levit , t 1973),非营利组织是指”非公非私的、既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私营企业的第三类组织。”就是将非营利组织看成是除政府与营利机构之外的一切社会组织的总和。吕旭涛在《试析我国非营利组织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文中还提到:”经济学角度,借助”公益#8217;和”私益#8217;的概念为非营利组织划定疆界。”对于非营利组织,国际上有不同的称谓,如第三部门、独立部门、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免税组织、非政府组织、社会组织、公民社会等。从严格意义上讲,各个名称所指向的组织是不同的,但由于约定俗成,大多学者认为它们指的是同一类型的组织,而对于这一类型组织的范围,学者们却有争议。

李东林在《非营利组织概念界定中的争议点研究》认为:”学界关于非营利组织概念的界定达成的共识主要有四点:非营利性,该类型组织不能以营利为目的;非政府性,该类型组织要与政府机构相区别;独立性,亦称自治性, 该类型组织要独立运行, 不能受到其他组织的控制;公益性,该类型组织是为不特定或者特定多数人的利益服务的。”

李培林,徐崇温,李 林在其联合发表的《当代西方社会的非营利组织_美国_加拿大非营利组织考察报告》中提到:西方国家有关非营利组织的理论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慈善意识、慈善精神。二、政府处理社会问题的伙伴。三、使资源分配更趋公平的”第三次分配”。四、公民民主参与的重要形式。五、一个创造大量机会的领域。

2、我国非营利组织产生背景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