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正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合作研究毕业论文

 2020-02-22 20:36:12  

摘 要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访问了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迅速得到了许多国家的响应,如今已有64个国家明确表示支持并参与共同建设该构想。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东南亚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古以来,东南亚地区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现在,东南亚国家是中国经贸往来中最常见的合作伙伴。研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合作关系,可以进一步深化两地的贸易合作,互通有无,也有利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和平与发展,对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也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选定东南亚11国,并从贸易规模、进出口商品情况、双边贸易地位、区域贸易协定以及相关贸易指标的角度展开分析,发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中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产品出口竞争激烈的问题,除此之外,东南亚地区国家内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美、欧等地区发达国家的干预也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发展造成了阻碍。为了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友好经贸往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加强国家间的交流和产业间的联系,不断完善经济合作机制。

关键词:一带一路;东南亚;贸易竞争;贸易合作

Abstract

In September and October 2013, President Xi Jinping visited Kazakhstan in Central Asia and Indonesia in Southeast Asia, and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Maritime Silk Road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received rapid response from many countries, with 64 countries now clearly supporting and participating in building the idea. In the "Belt and Road" along the region, Southeast Asia occupies a pivotal position. Since ancient times, Southeast Asia has been an important hub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 Now,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re the most common partners in China's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If we study the trade and cooperation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we can further deepen the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places and exchange needs, and it is also conducive to peace and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It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promot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this paper, 11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re selected and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e scale, bilateral trade status and related trade indicator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n imbal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Besides, the intricate relations between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intervention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other regions have also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realize the friendly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China and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should strengthen exchanges between countries and links between industries. We will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mechanism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Key Words:"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outheast Asia;Trade Competition;Trade Cooperation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1

1.1.1选题背景 1

1.1.2选题目的 1

1.1.3选题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研究方法和内容 3

1.3.1研究方法 3

1.3.2研究内容 4

1.4技术路线图 5

第2章 理论基础 6

2.1比较优势理论 6

2.2要素禀赋理论 6

2.3产业内贸易理论 7

第3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东南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 8

3.1贸易规模 8

3.2进出口商品情况 11

3.3双边贸易地位 12

3.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13

3.5本章小结 13

第4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东南亚国家贸易合作指数指标研究 15

4.1竞争力分析 15

4.1.1相对贸易优势指数RTA 15

4.1.2贸易竞争力指数TC 18

4.2互补性分析 19

4.2.1贸易互补性指数C 19

4.3本章小结 20

第5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东南亚国家贸易合作存在的问题 22

5.1贸易发展不平衡 22

5.2产品出口竞争激烈 22

5.3东南亚地区国家内部矛盾 22

5.4发达国家的干预 23

第6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东南亚国家贸易合作建议 24

6.1共建“一带一路”伙伴关系,加强经济往来 24

6.2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加强产业间联系 24

6.3深入推行“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国家间交流 24

6.4促进贸易畅通,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25

参考文献 26

致 谢 27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选题背景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这个构想的提出马上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高度关注,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之一。2015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倡议正式迈入了全面务实阶段。随着“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响应,如今已有64个国家明确表示支持并参与共同建设该倡议。“一带一路”己经成为全球“跨度最长、涉及国家最多”的经济大走廊。

1.1.2选题目的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64个国家(中国除外)里选定东南亚地区11个国家,通过对中国与东南亚11国间贸易的竞争与互补关系的研究,一方面是从贸易规模、进出口商品情况和双边贸易地位的角度进行定性研究,大致上判定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另一方面通过对比分析相应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测度的指标,找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竞争与互补关系中阻碍贸易发展的弊端,并提出进一步发展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1.1.3选题意义

本文的研究兼具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从现实意义上看,首先,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在“一带一路”中更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东南亚国家也是中国经贸往来中最常见的合作伙伴。第二,通过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合作关系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两地的贸易合作,互通有无,也有利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和平与发展,对更好的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有着重大意义。研究“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情况,对维护社会安定、周边环境安全和展现中国梦有着重要意义。最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变得更加密切,通过对国家之间贸易合作的研究,在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合作、促进各国经济繁荣、缩小区域差异、实现贸易畅通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上看,本文的研究不仅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进一步验证了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响应与支持,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各种角度研究“一带一路”倡议。

在“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的结构布局方面。于立新和裘莹(2016)就“一带一路”倡议的布局展开了思考。他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需要一种可以全面对接现有区域经济组织的新机制。为此,他们分别研究了东盟、欧亚联盟、南盟、阿盟、非盟和欧盟这六大区域经济组织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并给出了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议。黄庆波(2017)从贸易结合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结构。将贸易结合度大于1的国家判定为与我国贸易结构契合紧密的国家,并根据贸易结合度提出我国应根据合作国家的不同、合作领域的不同以及合作层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合作方案。同时,建立全方位的经济合作机制,实现新的贸易发展格局。罗一鸣(2017)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格局。他把“一带一路”与我国各省联系起来探究“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促进了国内各省市的经济发展,还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对推动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和平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刘振林(2017)通过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并且中国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中国投资的产业也逐渐出现多元化的现象。但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空间分布不平衡、投资行业过于集中、投资失败案例太多等。所以中国需要在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加快签订双边投资协定,并联合企业一起把握投资时机,化解投资风险。

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关系方面。李东(2001)研究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关系。他先分析了东南亚地区经济的两种模式:雁行模式和贸易竞争模式,然后在这两个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关系。他认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并不存在对立竞争关系,相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韩永辉和邹建华(2014)探究了中国与西亚的贸易关系。他们认为,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国与西亚各国的贸易总额在2000年到2012年的12年间高速增长,双方贸易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即使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速普遍放缓也没有改变这一增长趋势。同时,他们还指出,我国与西亚之间在生产要素上,存在大量的合作机会,同时双方的进出口商品互补性较强。宗会明(2017)利用各种指标,围绕“时间序列”和“空间层面”分析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关系。他得出:第一,未来东南亚地区可能会出现以“越马新”为中心的新的贸易格局。第二,在东南亚地区中,我国对新加坡的出口依赖度很大,其他东南亚国家反之,其他东南亚国家对我国的进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第三,我国在与东南亚主要贸易伙伴进行贸易往来时,还应积极寻求更多的国家,探索更多的贸易领域。

在“一带一路”倡议对贸易的影响方面。孔庆峰(2015)从贸易便利化的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他发现 “一带一路”重点地区的欧亚两洲中,北欧和西欧的贸易便利化程度普遍高于亚洲和欧洲其他地区,且贸易便利化程度越高,对进出口的促进作用越强。谭秀杰和周茂荣(2015)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考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他发现了影响贸易效率的几点因素:第一,时间与贸易效率成正相关关系。第二,通过引力模型发现贸易双方的人均GDP与贸易进出口额成正相关关系。第三,贸易双方的运输距离增加会导致贸易效率降低。于是,他们估算了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认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潜力最高。

在“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的影响方面。孙楚仁(2017)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通过实证证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我国出口贸易有促进的作用。除此之外,他还通过区分产品性质以及贸易国家是否为相邻国关系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有利于强异质产品和远距离贸易。

1.3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研究方法

1.3.1.1文献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读,确定研究方案,明确关键概念,为理论分析提供支持。

1.3.1.2理论与实证结合

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合作情况,然后通过贸易测算指标进行实证检验。

1.3.1.3定性与定量结合

本文首先从贸易规模,进出口商品情况以及双边贸易地位的角度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现状进行定性分析。随后选取相关数据,通过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对中国与“一带一路”东南亚国家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了定量分析。

1.3.2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从贸易规模,进出口商品情况以及双边贸易地位的角度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利用相应贸易竞争与互补测度指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潜力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双方在贸易上的互补表现和贸易的竞争,进而总结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合作的趋势,并就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合作发展提出建议。

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进行文献综述,叙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理论基础。简述了与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有关的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三章,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通过贸易规模、进出口商品情况、双边贸易地位和区域贸易协定这四个方面分析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合作的现状,并对其进行阐述。

第四章,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合作指数指标研究。通过选取相对贸易优势指数RTA、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贸易互补性指数C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测算和分析。

第五章,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合作不足及建议。根据前几章的分析结果,总结出中国在与东南亚国家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1.4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理论基础

2.1比较优势理论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探究》(简称《国富论》)中系统的提出了绝对成本理论,也就是绝对优势理论。他认为,人们应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比别人更有优势的领域,然后用自己的优势产品去交换别人的优势物品,这样会比自己生产一切物品获益更多。随着贸易的发展,亚当·斯密的理论逐渐显现出了它的局限性,即一个国家可以同时在多个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同时另一个国家可能在任何产品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那么此时这两个国家该如何进行贸易?

基于此,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1817年,大卫李嘉图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描述了葡萄牙与英国关于葡萄酒和布的贸易问题。他认为,英国在布料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葡萄牙在葡萄酒的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所以英国应向葡萄牙出口布料,并从葡萄牙进口葡萄酒。这就是比较优势理论。本着“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实行分工和贸易。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如果具有生产这样一些产品的比较优势,即与生产其他产品的效率相比较它生产这些产品的效率是最高的,那么这个国家就可以专注于生产和出口这个产品,并进口相对处于比较劣势地位的产品。大卫·李嘉图的这一理论合理的解决了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具有更一般的意义。

2.2要素禀赋理论

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在《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中,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论点,1933年,赫克歇尔的学生俄林出版了《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在赫克歇尔的基本论点基础上创立了要素禀赋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国将专业化地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此外,要素禀赋理论还包括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定理)、和罗伯津斯基定理(R定理)。S-S定理主要表达的是生产要素与商品价格之间的联系,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会提高,进口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将降低;H-O-S定理认为,在国家自由贸易中,商品的流通等价于要素的流动,换句话说,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得相对均衡;R定理考察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要素供给对商品生产的影响,理论认为,一国中某一生产要素禀赋的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商品的生产也随着扩大,而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的生产会缩小。

但是,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并不是一直正确的。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曾经通过运用美国的数据检验了这个理论,发现当时资本丰裕的美国竟然在进口资本相对密集的产品,而出口劳动相对密集的产品,这违背了赫尔谢尔-俄林理论的观点,这个发现也叫做里昂惕夫悖论。

2.3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一个新兴理论。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人们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的国家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国际贸易越来越多的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已经不太适合当今的贸易形式了。为了解释这一新现象,国际经济学界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也就是产业内贸易理论。该理论开始研究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1975年格鲁贝尔和劳埃德编写的《产业内贸易:差别化产品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度量》是最早的关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著作,这本书修正了H-O模型,解释了部分产业内贸易的现象。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来自不同国家的经济学家都开始为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提出各种理论模型,产业内贸易理论得到丰富发展。

您需要先支付 5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