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机械机电类 > 工业工程 > 正文

武汉某地铁站乘客安全疏散通道的评估分析开题报告

 2020-02-19 22:35:2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环保节能、安全、准时的独特优点成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也在人们的日常出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杰出代表,承担了巨大的客流量运转任务,尤其是在节假日等客流量高峰期,乘客数量激增,地铁站内经常有乘客排队或拥堵的现象发生,加之地铁站的空间密闭位于地下,疏散救援的难度大,一旦发生火灾等意外灾害,都将给地铁的安全运营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因为发展起步较晚,积累的技术及管理经验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的城市的快速发展要求,实际运营过程中,还存在进出车站的通行效率较低,紧急情况下乘客的疏散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将以武汉市地铁2号线街道口地铁站为研究对象,结合本市的运营实情,在充分分析国内外资料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地铁站乘客安全通道及设施的设置、乘客在应激状态下的行走特性及心理状态与地铁站疏散能力的关系,为改善城市的轨道交通设计与运营提供参考依据。

国外的学者对类似于上述情况的地铁站、火车站中的行人疏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建立了一系列基于不同情况下的疏散模型,比如基于模拟拥挤人群行人运动的社会力模型、基于紧急条件下人员疏散特殊行为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和进一步优化得到的人员疏散多格子模型等,在伦敦、纽约等大城市已有基于上述模型的计算机仿真实验的应用。而我国的学者在人员疏散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有许多综合性的研究成果已发展成熟,例如考虑建筑物空间疏散性的前提下,火灾对于人员疏散行动能力的研究、应用群集动力学理论对已有人群疏散数学模型的改进研究和乘客疏散通道瓶颈分析模型等。从上述一系列的研究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对于地铁站等人群密集场所的应急疏散研究主要从建立评估标准与模型和应用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两方面展开。本文将基于真实数据选取适当模型进行修正应用,同时考虑行人的应激心理及行为特征,以期得到关于理论在实际应用方面的创新,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提供真实的案例参考。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本文以武汉市地铁2号线街道口地铁站为研究对象,评估地铁站在发生火灾意外时的应急疏散能力,分析乘客疏散的效率瓶颈以及影响因素,包括地铁站的建筑结构如通道的长、宽、高,通道设施如检票口、安检口、闸机的位置设置,乘客应激心理及行为特征等。选取社会力模型对火灾发生时的情况进行模拟,以判断该地铁站对乘客疏散能力影响最大的因素,并给出合理改进建议,以提高地铁站的安全运营系数,给市民更加良好的出行体验。

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为:首先实地探访获取地铁站的基本建筑结构,明确主要的疏散通道的位置及相互联系,用卷尺测量通道的宽度及长度,结合人因工程学中人体基本运动尺寸确定通道最大的容客量。以安全通道的行人通过率为指标,分别研究上述因素对通过率的影响。通过率的测定方案有两种:一是使用秒表对选定通道出口进行计时,记录一般情况下每分钟的进出人次,再考虑应急系数修正数据;二是直接用客流高峰期测定的通道通过率来模拟火灾时的通过率。最终方案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为了模拟火灾发生时的应急情况,还将选取改进过的社会力模型对乘客的行为特征及心理进行实际研究,明确火灾发生时的疏散瓶颈,并对瓶颈出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另外,为了能从多方位获取模拟火灾发生时的情况信息,以便对结论进行修正,所以还会适时对地铁站的乘客进行随机访问,区别出对地铁站较为熟悉的乘客和不熟悉例如来旅游的乘客,对应急通道的直观反映。从乘客的角度发现问题,也是本文研究拟采用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3周:开题报告

4-7周:调研

8-12周:分析与方案提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地铁人员疏散特征的调查分析[j]. 田娟荣,周孝清,郑志敏. 都市快轨交通. 2009(01).

[2] 建筑火灾中人的行为反应研究[d]. 张树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3]地铁车站突发性大客流应急疏散研究[d]. 朱小马.兰州交通大学 201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