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跨文化交流调查毕业论文
2021-03-21 00:56:03
摘 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教育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中国从留学生输出大国慢慢的变成了留学生输入大国。留学生去到一个新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不免会面对适应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以期了解在华的外国留学生的适应现状,同时给留学管理部门提出相应的建议。问卷采用Ward的社会文化适应问卷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访谈的题目针对问卷的不足之处自己编写。调查发现留学生整体存在中等程度的适应困难,心理上呈轻度抑郁状态。我国的留学工作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窗体顶端
关键词:外国留学生 社会文化适应 心理适应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s booming, more and more students choose to study abroad. China has become a big international import country from a big international output country. Students can not help but face the problem of adaptation when go to a new environment to live and learn.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foreign students status of adapting in China ,we adapt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o survey.At the same time,we make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to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 management department. Th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by Ward's Socialculture Adaptation Questionnaire and Zung's 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The topics of the interview were written for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questionnaire.The survey found that the whole students have a moderate degree of adaptation difficulties and mild depression in psychologically.The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ill have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our country.
Keywords:foreign students socialculture adaptation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窗体底端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往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不断地渗透到经济领域,文化及价值等领域,不同国家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复杂。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汉语热”迅速的遍布世界各地,中国文化强大魅力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外国人来中国学习和交流。在国际教育方面,我国从以前的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逐渐转变成留学生输入国。据教育部统计,2016年共有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2,773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29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比2015年增加45,138人,增长比例为11.35%(以上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1]。从数据上来看,中国接受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从生活体验上来看,作为学生的我们也经常看到外国留学生,和我们在同一个地方学习和生活。规模稍微大一点的学校都设有留学生公寓,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在一起互相交流和学习。随着我国接受的外国留学生越来越多,将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有利于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的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体系带来挑战。
在读本科期间,虽然我们能经常在校园里见到外国留学生,但我意识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我们基本没有和他们进行交流。我询问了不同学校的中国朋友后发现,他们基本都不认识外国留学,更不用说和他们交朋友。外国留学生就像一个小的团体,有他们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圈子,偶尔会和中国人交流,但这也是极少的情况,那么他们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呢?他们能不能够良好的适应中国环境呢?这些问题 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在刚上大学的那一段时间,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心理上,这一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像我这样的中国公民从中国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都会产生不适应的问题,那么外国留学生经历了跨国,来到中国学习生活和学习,也一定会产生不适应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遇到的问题更大,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适应问题不容忽视。
1.2研究目的
留学生对于我们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团体,经历了跨国,来到中国学习一定会产生很多的不适应问题。本次调查试图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来了解外国留学生在哪些方面的适应遇到了困难,以此来了解他们的适应状况。问卷总共分为两个子问卷,它们是社会文化适应问卷和心理适应问卷。针对问卷的不足,访谈的题目由笔者自己设计。不仅调查了留学生在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方面的适应状况,也调查了留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来了解他们在中国留学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
1.3研究意义
跨文化适应的概念的以及相关理论的大多是由西方国家提出和构建的,国内对于相关的研究并不成熟。近年来,国内对于留学生适应问题的研究慢慢的变多了,不仅研究中国学生在国外留学的状况,也有很多研究涉及到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适应状况,在中国知网以“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为关键词搜索,显示出1144条结果,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研究者越来越重视留学生的适应问题。本次研究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个人层面上,做好留学生适应工作能够帮助他们积极的在中国环境下生活,从而给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适应良好更有助于他们保持健康阳光的心态,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若适应不好很可能会滋生心理疾病,如抑郁和焦虑等,严重者甚至会不能够完成在中国的留学计划,这样对于留学生个人和家庭都是极大的损失。
在社会层面上,当今世界不断地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除去个体差异的因素,来自不同地方的人都带有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会造成人际关系冲突,从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
在国家层面上,来自不同地方的留学生都带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适应良好有助于各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而减少大家对不同文化的刻板印象,减少歧视和偏见,促进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外国留学生在中国若能很好地适应,生活愉快和顺利的完成学业,这也是对我国留学工作的肯定,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在出国留学时选择我们国家。
对我国的留学教育工作从方面,本次研究旨在研究留学生的适应状况,充分了解他们在哪些方面存在适应困难,从而给教育工作者和机构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使我国的外国留学生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跨文化适应的概念
Acculturation,cross-culture adaptation和cross-culture adjustment这三个英文单词被主要用于形容跨文化适应问题,虽然他们的意思很相近,但还是有细微的区别。Acculturation主要用于长期居住在另一个国家的人,如移民的人和一些难民,而cross-culture adaptation和cross-culture adjustment主要用于形容短期生活在另一个国家的人,比如一些跨国公司的外派工作人员和出国留学的学生。由于本文研究是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所以我们用cross-culture adaptation来表示跨文化适应这一概念。
Cross-culture adaptation这一词最早是由Redfield和他的同事一起提出来的。他们是这样定义的,“跨文化适应本质上是文化模式的改变,当两种不同文化的人群在不断地直接接触后,这种情况便会发生,其变化不仅能发生在一种文化的人群中,也会同时发生在两种文化的人群中。”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单向的影响,它也会存在双向的相互影响[2]。Berry(2005)提出,跨文化适应不仅单纯发生在个体层面上,同时也会发生在群里层面上,在多种文化互相碰撞时,这两种层面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个体层面上,个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在群体层面上,传统的文化习俗以及社会结构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些改变的发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几年的时间到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逐渐转变。由此可见,群体层面的改变所需要的时间会相对较长,而个体层面的变化则发生在个体从一个文化领域到另一个文化领域生活时。于是,研究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是一件亟待解决且非常重要的事情[3]。
2.2跨文化适应模型
2.2.1单维度模型
Gordon(1964)提出了跨文化适应的单维度模型,该模型是线性模型,其适应的最终结果是个体被东道国文化所同化。该模型认为个体在适应过程中是以双文化状态所存在,即处于源文化与东道国文化之间的一个点上,该线性模型是连续存在的,个体在不断适应的过程中,离自己本国的文化越来越来远,而逐步的靠近东道国文化的那一端。很多研究者认为在适应过程中所遭受的挫折与困难是由不能同化到东道国文化所造成的,而适应良好的个体必然被东道国文化所同化。该模型的缺点在于从单一的线性模型来解释东道国文化对适应个体的影响,而忽略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实际上个体在适应过程中会和主流文化发生交互的影响,而不是单一的被主流文化所同化[4]。
图2.1 单维模型(同化模型)
2.2.2双维度模型
单维度模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了统治地位,但随着对跨文化适应理论模型的研究不断地深入,研究者发现单维度模型不足以解释跨文化适应的过程。于是Berry(1992)提出了双维度模型,该模型认为源文化和主流文化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它们是两个独立的维度,即个体是否愿意与东道国文化的社会成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及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个体是否重视对原有文化中自己的身份和文化习俗的保持。个体对两个维度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则构成了四种适应策略。当个体看重主流文化并渴望在主流文化环境中与他人建立联系而忽视自己原有文化的时候,是采取的同化的策略;当个体既想保持自己原有文化又努力的去接受东道国的主流文化时,则是采取整合的策略;当个体特别重视自己原有文化而不看重与对东道国文化中的社会成员交往时,采用的是分离的策略;当个体对原有文化和东道国主流文化都不重视的时候,采取的时边缘化的策略[5]。
图2.2 双维度模型
2.2.3惊奇和理性寻求模型
路易斯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跨文化适应的过程,提出了惊奇和理性寻求模型。该模型不是以适应发展阶段作为参考因素来研究跨文化适应过程,而是个体的认知地图在适应过程中不断改变和完善的过程。当个体在适应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会通过相应的调整来改变对事物的认知,每次的改变就是不断更新和完善认知地图的过程,这样反复多次的叠加不断地促进对新环境的适应。“变化”是原有文化与现在所处的文化之间的明显的不同之处,个体很容易就能察觉到;“差异”是个体在适应过程中体会到但是出乎意料的不同之处,差异往往会导致个体情感的变化。不同文化的变化和差异的体验必然导致个体惊奇的体验,这种不仅仅包括对两种文化的差异性,也包括自身因这种差异性而导致的情感上的变化。当个体有了惊奇的体验后,就会去寻求理性解释,理性寻求主要通过个人背景和面临同样问题的其他人来完成。当理性寻求得以顺利的完成,就会对惊奇的原因进行归结,个体利用自己的原因归结对所处文化中的相关期望和框架观念进行调整。这一系列的过程最终回导致个体行为方式的改变。改模型指出跨文化适应过程不是个体做好准备去避免惊奇的体验,而是在出人意料的条件下以理性寻求的方式找出对惊奇的解释。从该模型可以看出,个体的适应过程是不断地改变自己认知地图,将导致对原有文化的脱离而进入到另一种文化[6]。
图2.3 惊奇和理性寻求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