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校园暴力事件的防范与应对文献综述
2020-06-02 19:40:19
近年来,校园暴力作为一项国际性的社会问题,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引发了极大的关注。
从一般意义上的体罚、欺侮、打架斗殴现象到杀人、抢劫、强暴等恶性案件,从真实世界中的矛盾冲突到电子游戏等网络虚拟世界中的施暴发泄行为, 校园暴力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校园暴力不仅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学校带来不好的声誉,而且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其危害性显而易见,杜绝校园暴力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不论是从维护学校正常办学秩序的角度看,还是从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看,关注校园暴力,研究校园暴力,都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但是,有一个现象值得思考,处于城市中心、发达地区的欺凌案例,往往能因为备受舆论关注而很快得到干预和缓解,而在相对发展落后的农村,欺凌现象更为严重,学校本着”大事化小”的心态,逐步拉低对校园暴力的容忍底线,导致暴力现象愈演愈烈,防治成本也越来越高。
本文希望能通过研究调查,找到有效防范校园暴力的措施,尽量避免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以及经验 1.外国学者明确校园暴力的诱因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区因素和学校因素”这一基本框架。
在个人因素中,比利时预防校园暴力专家凯特勒指出,”年龄与暴力之间的相关性是永恒的,而且这种相关性是与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其生活经历密切联系的”。
Flanney在对校园暴力行为的性质进行分析时,”在一个发展的框架内根据行为的连续性来考虑暴力行为是很重要的,比如最初级的校园暴力行为是吐唾沫以及骂人等,而随着龄的增长,可能会发生为更加好斗的行为,包括以强凌弱、敲诈勒索、打架斗殴等。
” 在家庭因素中,Orpinas P等学者在研究家庭因素与儿童攻击行为的关系时发现”家庭结构、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的管教、父母对打架的态度等四个因素,解释了儿童攻击行为和携带武器的总变异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