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5 09:38:39
1.1目的及意义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源于 20 世纪 90 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行业走过了从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服务到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道路,经历了从具体的技术应用发展到相关产业的形成,并通过创新与协同发展融入国民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历程。当前,电子商务经济已经形成了从商品交易、资金传输、商务活动、供应链体系建设,到商业发展、产业链体系和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10亿,年增长率为14.4%,网民使用率为73.6%。2018年8月电子商务领域首部法律《电子商务法》正式出台,并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对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经历多年高速发展后,网络消费市场逐步进入提质升级的发展阶段,供需两端“双升级”正成为行业增长新一轮驱动力。在供给侧,线上线下资源加速整合,社交电商、品质电商等新模式不断丰富消费场景,带动零售业转型升级;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深入应用,有效提升了运营效率。在需求侧,消费升级趋势保持不变,消费分层特征日渐凸显,进一步推动市场多元化。
随着近年来的快速稳健发展,电子商务经济以其开放性、全球化、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广泛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及民生等领域,在培育新业态、创造新需求、拓展新市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公共服务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日渐凸显,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动力,是推动“互联网 ”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新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探寻推动电子商务产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作用方式,能够为决策提供帮助,针对而高效地促进电子商务产业的蓬勃发展。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研究始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瑞斯持教授的名著《工业动力学》,在20世纪50年代末发展成为一口独立的学科。该理论认为系统的行为模式与特性主要取决于其内部的动态结构与反馈机制,系统在内在动力和制约因素的作用下按一定的规律发展和演化。
系统动力学被广泛用于工业企业管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领域的研究,而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内在与外在的动力机制相互作用,彼此反馈,使用普通的分析方法则难以全面直观地呈现出系统的全貌,自然也无法深入地研究。通过系统动力学方法对电子商务产业进行研究,可以准确地把握系统内在结构与外部动态行为的特点,构建更加精确实际的模型,从而使提出的对策与建议更具现实意义,为推动电子商务产业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电子商务是伴随着信息产业的技术进步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商务方式,它在20世纪90年代飞速发展又迅速经历泡沫的破灭。进入21世纪后,它与日渐普及的网络以及不断创新的电子信息技术结合,在经济危机时不仅受到的冲击远远小于实体经济,还承担起了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在国外,有许多学者结合不同国家的国情探究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Brookes等人(2000)运用MULTIMOD模型分别估算了电子商务对美、日、德、法、英五国宏观经济的影响。Seetharaman等人(2017)研究了阿联酋地区网上零售(电子商务)增长的动力因素,确定了交易成本、客户信任、文化、监管措施以及地方法规等因素对网上零售的驱动作用。Boris等人(2015)通过构建模型研究了在厄瓜多尔地区推广电子商务应采取的政策,研究的变量包括在线支付机制和交易安全性、网站质量和广告投资,探索的政策包括增加互联网用户数量、促进电子交易、改善互联网骨干网国际接入的战略。
在我国也有许多学者对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陆军毅(2019)探讨了电子商务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发展变革,介绍了大数据对电子商务在市场营销与商品推介方面的作用。于巧(2019)探讨了民商法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民商法的创新提出看法。洪雨(2019)讨论了传统经济通过电子商务转型升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了可能的制约与相应的对策。王娟娟(2014)分析了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发展,对这一与电子商务紧密相连的关系体提出发展建议。
也有许多学者将系统动力学应用到相关问题的解决中。刘慧娟(2016)站在生态链视角,对电子商务进行系统动力学解构。马莉婷(2014)则是对电子商务中影响交易成交的网络口碑与购买意愿两个因素进行研究,通过系统动力学解读两者之间的关系。赵保国等人(2017)使用系统动力学预测了B2C电子商务交易方式的趋势,而冯澍欣(2017)则对O2O商业模式进行研究。李君昌等人(2018)对移动端的电子商务产业演化着重研究,探寻移动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机理。
综上可知,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方面,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开展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分析一项或几项因素的影响机制,或是分析一种类型的商业模式,而对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整体动力机制较少涉足,因此这一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