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文学教育类 > 英语 > 正文

An analysis of the theme of Christianity and “Being Saved” in Black Boy文献综述

 2022-01-06 21:57:16  

全文总字数:4010字

文献综述

1、引言

《黑孩子》如今已被公认为传记文体中的经典之作。在出版之初,《黑孩子》是否可以被归为“自传”的问题广受争议,但由于之后人们对这种“小说技巧”在自传体文学上使用的研究与认可,《黑孩子》自传体文学的身份已被广泛接受。这部被称为二十世纪版奴隶叙述体佳作的小说,真实有力地记录了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在美国南方的生活与成长经历。黑人的解放史就是半部美国史,《黑孩子》的诞生也无疑指导与引领了后世各行各业的无数美国杰出黑人去追寻真理与自我价值,在斗争中寻求种族平等。本文着重由小说的“救赎”与宗教主题角度分析并解读作品的内涵,帮助人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小说的现世意义。

2、研究背景

2.1国外研究状况

理查德.赖特(Richard Wright,1908-1960),既詹姆斯.鲍德温之后,被誉为美国战后黑人小说之父,是美国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与散文家之一。他最著名的著作是短篇故事集《汤姆叔叔的孩子》,描述了Jim Crow时代的美国南方黑人残酷的生活状态。

而最畅销的小说《黑孩子》是第一部获奖美国Book-of-the-Month Club Selection精选作品的黑人小说家著作。1947年,社会心理学家拉尔夫.K.怀特在《异常社会心理学杂志》发表了“Black Boy:a value-analysis”的论文,通过对赖特自传与学生自传对比说明了,为黑人缺乏认同,承认价值的临床社会心理学为提供证据。(拉尔夫.K.怀特,1947)珍妮斯 托德在1985年《美国文学》第57版曾评价道“《黑孩子》的出版史在米歇尔.法布尔的《后记》中有完整的讲述,《黑孩子》并非赖特自传体小说的最初名字,而是《美国饥饿》,本文目的是澄清此事件并记录赖特蜕变的过程。

”这是对《黑孩子》出版史做出的研究。(珍妮斯 托德,1985)同年,白谷芳信对《黑孩子》将自传故事与小说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进行了研究,在那个年代自传体小说还是一种很新颖的文学形式,人们对《黑孩子》到底是赖特亲身经历的自传回忆录还是杜撰的小说一只争论不休。白谷芳信在《美国黑人文学论坛》中说到“人们普遍称赞改作平不仅仅是黑人作家写的最好的自传,而是美国有史以来开最好的自传。它是创作作品,但比真实的生活回忆录记录还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