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Adaptation Mechanism of App Advertising Slog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ation Theory文献综述
2021-12-25 16:44:26
全文总字数:5071字
附页
文献综述
- 前言
随着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智能手机行业快速崛起,不断推动产业升级换代,而第三方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APP)已成为智能手机的主心骨。第三方手机APP广告语对其下载量产生不同程度的正负影响,而正面影响往往能带来较大收益。因此,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 研究背景
2.1 国外研究背景
二十年前,Verschueren在《语用学的理解》这本著作中,提出了语用观和语用顺应论。从语言的不同特征出发,剖析了人们如何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选择不同的语言层次类别,了解有意或无意语言选择的不同特性,同时结合广告语进行分析,认为在语言的实际运用过程中,语言使用者为顺利达到预期的交际目标,应着重关注交际语境(心理、社交以及物理语境)的三个层面。心理语境主要指语言使用者的内在主观情感;社交语境包含社会规则等;物理语境指语言所处的时、空。Verstergaard和Schroder对广告语进行的分析非常经典。广告语是以多种形式为媒介向公众介绍服务内容的宣传用语,属于单向言语交际的范畴,位处社会用语的核心地位,需要从实际用语出发,不断地进行动态顺应。而Candace Seacute;guinot则认为,广告通过引起大众的共情进行促销,广告宣传的不仅是表面的具象物质,而是深层的抽象内涵,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顺应。
2.2 国内研究背景
近年来顺应论视角下的应用性研究在中国不断深化发展,部分学者基于顺应性进行研究,进行体系化剖析(郅丽梅,2011;万凯艳,2013等),逐步形成两大分支,一是广告翻译中的顺应性,从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出发,探讨语言选择的多维顺应翻译策略(阮红波,2011;陈东成,2012);二是广告原语中的顺应性,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原语广告语语言使用的动态选择(杨永和,2010;陈新仁,2013)。这些研究从多角度研究和解析了广告语的顺应性,为广告语的制定提供了诸多积极的理论指导。
同时,诸多学者也基于语言本身的结构与构建来研究广告语(马惠玲,2019;周翔宇,2019;谢晓明,2019;李敏,2020;黄杰辉,2020),部分学者采用语用学纵观下的顺应论为视角,具体从交际语境要素(心理、社交与物理)的顺应关系对广告语进行研究。文艳霞(2012)等少数学者研究APP广告语时重点关注技术和经济层面,略微涉及顺应论,从交际语境的心理、社交、物理三个语境层面,研究广告语中交际语境的顺应性。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看盖茨比“屌丝梦”的幻灭A Loser’s Disillusionment Interpreted through “The Great Gatsby Curve”毕业论文
- 对《愤怒的葡萄》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An Ecofeminist Reading of The Grapes of Wrath毕业论文
- Ecological Holism in The Secret Garden 《秘密花园》中的生态整体主义观毕业论文
- Ecological Holism in The Grapes of Wrath 《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整体主义观毕业论文
- Dissimilation in As I Lay Dying 《我弥留之际》的异化形象毕业论文
- 任务类型和二语水平对二语学习者词义习得的影响毕业论文
- 任务类型和词类对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影响毕业论文
- 二语词汇学习任务对目标词熟悉度的影响毕业论文
-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mark’s Translation Theory 从纽马克翻译理论角度看中国菜名的英译毕业论文
- On Translation of Sports News Repo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目的论关照下的体育新闻翻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