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nalysis of the Gothic Features in Frankenstein文献综述
2021-12-18 22:51:04
全文总字数:1946字
文献综述
1. 前言
《弗兰肯斯坦》是玛丽·雪莱最负盛名的一部作品,虽然在一开始出版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文学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们所发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弗兰肯斯坦》做出了不同的解读,其各有特色的见解让世人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了这部不朽之作。本文将着重从哥特式风格的角度解读《弗兰肯斯坦》的内涵,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部小说。
- 研究背景
2.1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对《弗兰肯斯坦》的研究历史悠久,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主要涉及女性主义研究、生态主义研究及道德伦理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冲突等。例如乔治·莱文的《弗兰肯斯坦的忍耐力:关于玛丽·雪莱小说的散文集》是第一部被学术界公认的最权威和最有价值的研究《弗兰肯斯坦》的文章,它从五个部分对《弗兰肯斯坦》进行了分析,包括传统、传记、背景、结构和视觉效果,这些文章帮助我们从文学传统、哥特主义、宗教、女性心理学、社会学、怪诞的本质等角度理解小说。芭芭拉·约翰逊在她的《差异世界》中通过对怪物的描述,将这部小说视为女性的自传式寓言,充分展示了《弗兰肯斯坦》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而梅洛也在她的《玛丽·雪莱:她的生活,她的小说,她的怪物》的一书中分析了性隐喻,说明大多数女权主义批评者都认为《弗兰肯斯坦》描述了在那个时代女性受到的压迫。此外,国外学者还从科学观、同情观、哥特风格、弗洛伊德的人性结构理论等方面对《弗兰肯斯坦》作出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国内对西方哥特式风格的小说的研究也在不断加强。但我国对《弗兰肯斯坦》的研究直至进入21世纪才开始,大概始于2003年。在《现代普罗米修斯的异化隐喻》一书中,方舟试图从“异化”的角度分析弗兰肯斯坦,指出小说包含三个层面的异化隐喻:人与自己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异化、人与自然的异化。姜原在《从弗兰肯斯坦看哥特小说的审美与转型》中试图探讨《弗兰肯斯坦》与中世纪哥特式小说的不同以及科技发展对文学风格转变的影响。而林映春则比较了《弗兰肯斯坦》与《简·爱》《呼啸山庄》所体现的哥特视角下两性关系的不同。对比国外学者的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还存在局限,研究的深度还有待拓展。
2.3与本文有关的研究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看盖茨比“屌丝梦”的幻灭A Loser’s Disillusionment Interpreted through “The Great Gatsby Curve”毕业论文
- 对《愤怒的葡萄》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An Ecofeminist Reading of The Grapes of Wrath毕业论文
- Ecological Holism in The Secret Garden 《秘密花园》中的生态整体主义观毕业论文
- Ecological Holism in The Grapes of Wrath 《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整体主义观毕业论文
- Dissimilation in As I Lay Dying 《我弥留之际》的异化形象毕业论文
- 任务类型和二语水平对二语学习者词义习得的影响毕业论文
- 任务类型和词类对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影响毕业论文
- 二语词汇学习任务对目标词熟悉度的影响毕业论文
-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mark’s Translation Theory 从纽马克翻译理论角度看中国菜名的英译毕业论文
- On Translation of Sports News Repo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目的论关照下的体育新闻翻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