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文学教育类 > 英语 > 正文

A Study of Tragedy in Wuthering Heights文献综述

 2021-12-13 22:29:09  

附页:

文献综述

1. 前言

《呼啸山庄》由英国著名作家艾米莉所创, 被认为是艾米莉的代表作,以主人公希斯克里夫与凯瑟琳的爱情为主线。《呼啸山庄》反映了那时英国社会所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给人带来别样的阅读体验。整个故事的悲剧色彩也极为鲜明,《呼啸山庄》的结局是悲哀的。本文重点对《呼啸山庄》当中的悲剧进行研究与分析。

2.1国外研究状况

每谈到十九世纪的西欧文学,必然涉及到对于《呼啸山庄》的研究。英国评论家阿诺·凯特尔在《英国小说引论》中,专门为《呼啸山庄》写下了相当篇幅的评价。他总结道:“《呼啸山庄》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以及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命运的力量超越了人类的所能。该书通过艺术的想象,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精神上的压迫所造成的紧张以及矛盾冲突。《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并不是社会压迫下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并且很努力去改变这个社会,有时胜利有时失意,但从未停下脚步。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1916年就写过了《〈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她将这两本书进行比较。她写道:“当夏洛特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着lsquo;我爱rsquo;,lsquo;我恨rsquo;,lsquo;我受苦rsquo;。她的经验虽然都比较强烈,但是却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线上。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lsquo;我rsquo;,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艾米莉被这些较为普遍的观念所刺激,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仅仅是自己的痛苦。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的世界望去,那种力量可以全部在小说当中感受到。虽受到挫折,但是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笔下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是lsquo;我爱rsquo;或lsquo;我恨rsquo;,更多的是lsquo;我们rsquo;。

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术界对艾米莉的研究开始较晚。直到1917年,我国的《妇女杂志》中才刊登了一篇《泰西女小说家略论》,其中将勃朗特三姐妹介绍给了中国读者,自此,《呼啸山庄》一书才开始被国人所认知。国内很多书评家开始对该作品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研究与解剖分析,大致从该书的叙事的独特艺术、主题、与其他作者同时期作品对比分析、文本阐述方式还有翻译学上的研究等等。更有人从比较猎奇的角度对该书进行分析。陈茂林和王艳玲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胡鸿从精神分析批判的角度,对文章进行了分析。前者的两人中,陈茂林在《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呼啸山庄〉》中认为书中大篇幅的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艾米莉渴望回归大自然、保持当初那颗单纯的童心的思想,王艳玲则认为无论对年轻时的希斯克里夫还是凯瑟琳又或者他们的下一代来说,只有大自然,才是真正的心灵栖息地。后者胡鸿则认为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悲剧来源于她的那份急于超越自我从而背叛了自我的盲目。总的来看,对《呼啸山庄》的研究作品虽然越来愈多,但是基本都很浅显与大众,基本都是根据固定的框架去套方法,一些新颖的甚至于跨学科的额想法少之甚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