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父母の法律意識の比較——児童虐待防止を中心に开题报告
2021-12-26 16:13:33
全文总字数:1684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儿童虐待问题在各个国家都非常严峻,近些年,经媒体曝光的伤害儿童案例不胜枚举,其严重程度前所未有,已经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为此,中日两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范。但是因为法律体系的完整度和法律的宣传不一样,效果也有明显差异。
中国和日本都有自己特色的保护儿童机制和法律。而法律的普及和公民对法律的实行非常重要,在儿童成长中,父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比中日父母关于儿童虐待相关的法律意识,了解中日保护儿童法律对民众的影响力,对我国建立完善的儿童保护机制有一个建议作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国内外许多文献都在深入探讨此类问题,着力唤起社会关注此类问题,呼吁各界保护儿童。在乔东平的《虐待儿童--全球性问题的中国式诠释》一文讲述了全球性虐待儿童的问题,描述了虐待儿童的现象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本质的探索,深究其中蕴含的问题,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刘文等人在《中日儿童现状的分析与比较 》中也对中日儿童的不同法律体制作出比较。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法律意识是指社会主体在法律实践中形成的主观体验和认识,本课题主要通过对中日父母进行关于儿童虐待相关问题的民间问卷调查形式结合官方数据,主要探讨中日父母法律意识的差异。
首先对比中日法律中关于对虐待儿童行为定义和解释有相同与不同之处,分析造成法律异同点背后的法律文化背景。其次比较中日父母关于虐待儿童行为罪与非罪的界定和认识,以及对比中日父母当确认他人或其他家庭或家族成员的某一行为是虐待儿童行为时是否有通告法律机关和申请法律援助的意识。最后总结调查数据分析造成中日父母法律意识形态不同的原因。
通过数据分析中日两国父母法律意识差距,探讨我国应该如何更好的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儿童保护机制,确保儿童的每一项权益都受到应有的保护,以及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只有人人心中有法律的红线,才能尽可能的避免悲剧的发生。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方案:
1 2017年1月1日-2月25日 收集并研读、整理论文相关的资料
2 2017年2月26日-2月28日 撰写开题报告
4. 参考文献
1.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 2016年
2.刘文.周丽娜.姜波.中日儿童虐待状况的分析与比较.《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第九期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日本の若者言葉についての考察――語義変化から若者の精神状態を探る/日本年轻人用语的考察–从语义变化看日本年轻人的精神状态毕业论文
- 家紋から見られる日本人の性格/从家纹看日本人的性格毕业论文
- バーチャルアイドルの流行のする原因の探求と分析/虚拟偶像流行原因的探究和分析毕业论文
- 東野圭吾の作品の魅力についての考察ーー『赤い指』を中心に/东野圭吾作品的魅力–以《红手指》为中心毕业论文
- 中日の女子教育観念についての比較/中日女子教育观念的比较毕业论文
- 待機児童の発生原因について;关于“留守儿童”产生原因的考察毕业论文
- 伝承における安部晴明について;关于传说中的安倍晴明的考察毕业论文
- 『容疑者Xの献身』における「容疑者X」の考察;关于《嫌疑人X的献身》的“嫌疑人X”的考察毕业论文
- 宮崎駿の作品における女性像;关于宫崎骏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考察毕业论文
- 日本の「萌え文化」の流行要因について;关于日本的“萌文化”的流行原因的考察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