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浅析游戏视域下《浮士德》中的人物关系与浮士德精神开题报告

 2021-12-14 21:56:1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以游戏说的理论对歌德的《浮士德》的文本意义进行重新阐释。以细读法剖析以浮士德为代表的歌德笔下的一众人物形象,试图还原该文本所蕴含的“浮士德精神”的内涵实质,“无功利的自由活动”即“游戏的精神”。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创新性的引入游戏说的观点对经典文本《浮士德》的意义进行解读,并以建立在细读基础上的文本为依托发展游戏说。着力论证在浮士德这一人物身上,歌德如何实现将“自由的游戏”与“工具的游戏”这一矛盾调和。并对《浮士德》传统的“悲剧”意义提出质疑,力图引入一种新的诗学批判立场,即康德所说的“无目的的合目的”的理论主张,来重释《浮士德》的文本意义,以期对“浮学”研究的领域做出些许贡献。

国内外研究现状

作为世界名著,关于《浮士德》的主题形象分析的文学批评数量极为庞杂,此处具难详陈,其中不乏经典之作,产生了不限于德语文学圈,而是包括我国文学在内的世界范围的深远影响。催生了“浮学”这一文学研究领域。国内的关于浮士德文本意义的探讨,与其他外国作品的命运一样,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五四时期”的浪漫悲剧论,红色政权时期的阶级斗争论,及“新时期”无主流的时期,同时也是深化期。本课题的创新点就在于引入游戏说,力图从全新的角度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

游戏说是在西方影响深远的一套关于文学本质的学说体系,最早可以追溯至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玛佐尼(Mazoni),其产生强烈影响,则始于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对于艺术与手工艺品区别的一段论述,自此之后席勒,伽达默尔,伊瑟尔等理论家对游戏说不断完善补充,国内自王国维《文学小言》始倡,后有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详陈其利弊,游戏说在中国始得译介,由于意识形态原因,该学说在很长一段时间被有意埋没,新时期,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一些外国文艺理论重新受到关注,然而,对于游戏说的关注始终不够,仍停留在梳理源流,正辨本末的基础工作上,对于其前沿问题,如伊瑟尔近著《虚构与想象》中关于两类游戏的区分,则鲜有人问津。有鉴于此,本课题着力于通过将游戏说与《浮士德》文本意义的探讨相结合,对这些前沿问题做出尝试性的回答,以期参与世界文学的大讨论。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引入游戏说对《浮士德》的文本意义进行新的阐释,二是依托建立在细读基础上的文本分析发展游戏说。

在第一个方面,本课题将着力廓清国内由历史原因带来的在《浮士德》人物分析中的狭隘的阶级论偏见,从游戏的无功利视角出发,对浮士德这一特殊的“游戏玩家”的行为和命运作出新的解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行方案:实行三段研究,前期搜集资料,确立课题,中期细读文本,处理几个版本译介史的梳理,后期结合文本梳理笔记,引入文本讨论。

进度:

2015年5月开始课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古斯塔夫缪勒.文学的哲学[m].孙宜学/郭洪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小栗 浩.[ファウスト]論考-解釈の試み-[c].东洋出版.1987

[3]手塚 富雄.[ファウスト]における死の問題[j].ドイツ文学.197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