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土木建筑类 > 工程管理 > 正文

基于博弈论的PPP模式风险分担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29 18:48:45  

1.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得合作各方到达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PPP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共同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因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已有的大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已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国家用于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资金不足,公私合营的PPP模式应运而生。引进民间资本、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供给,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在更好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使得社会公众得到更高质量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将为日益壮大的民间资本、社会资金创造市场发展空间,使市场主体在市场体系中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和创造力。如今,财政部出台多项文件,强调各级财政部门要鼓励和引导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转型为PPP项目,PPP模式在我国的应用迎来了良好的政策机遇。

对比传统模式,PPP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存在。PPP项目具有涉及资金数额巨大、利益主体多样、建设周期长、资金回笼慢等特点,在整个项目特许期内将可能面临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带来的诸多影响,PPP项目实际上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因而如何高效完成工作,合理地分配风险和规避风险,确保公共资产保值增值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因此,探索基于博弈论的PPP项目风险分担方法,开展风险管理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理论上有益地补充了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的不足;

(2)在实践上能为PPP项目各参与方理性投资、合理分配项目风险提供参考;

(3)为项目各方合理分配和承担风险提供了参考价值,保证了项目各参与方顺畅交流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本论文是基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博弈论为理论基础,分析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在风险分担时的策略选择,建立PPP项目风险分担模型,设计PPP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分担比例,为PPP项目中合理确定政府方和资本方的风险份额提供决策依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