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土木建筑类 > 城乡规划 > 正文

苏州高铁新城南片核心区城市设计(南部片区)文献综述

 2020-04-28 20:29:44  

1.目的及意义

美好、富有特色和充满文化内涵的城市形态塑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即使是在当下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依然如此。与城市形态塑造最相关的专业领域无疑就是城市设计。在一些城市,如伦敦码头区、汉堡码头区、德国鲁尔区、上海浦东、南京河西等通过恰当的空间营造和环境提升,克服了城市技术升级、产业转型、人口老化等因素所导致的衰退,迎来了城市的强劲复苏,其中城市设计的贡献功不可没。

城市设计主要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建构机理和场所营造,是对包括人、自然、社会、文化、空间形态等因素在内的城市人居环境所进行的设计研究、工程实践和实施管理活动。

目前,国内外对于城市设计的研究非常普遍。从国际视野看,近几十年欧美国家因城市化进程趋于成熟而稳定,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基本结束,基于经济扩张力的城市全局性的社会、空间发展和规划机会比较少。在城市设计实践角度看,近年来西方国家鲜见有大尺度的城市新区开发和建设,较多的是一些城市在产业转型和旧城更新中面临的城市旧区改造项目,也包括一些城市希望通过寻找“催化剂”项目来激发城市活力。所以,这类项目一般多为局部性的城市设计项目,由于尺度相对较小,且其依托的原有城市结构已经比较完整,所以从城市设计成果上看,物化的空间形态研究内容较多,较多关注与人们视觉感知范围密切相关的尺度形体。对相关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而言,城市设计因不具实施需求而研究薄弱。

在国内,随着《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城市规划的发展进入新篇章,更多地关注社会平等和公众参与等内容。精明增长、绿色人文的发展思路渐渐成为主流,区域一体化、城乡统筹等新型规划纷纷出现,城市发展进入创新转型阶段。宏观层面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活动(尤其伴随一批城市的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活跃,天津、南京、郑州等一批城市展开了总体城市设计。理论上有关总体城市设计的论文比重占据相当比例,并集中于自身技术体系内容的完善与实施路径的探讨,城市设计学科中总体城市设计的内容得到较大丰富。“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方针,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绿色生态发展成为城市建设的趋势,城市设计也进入绿色发展新阶段。随着城市发展逐渐由"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基于广义历史遗产保护的场所再造也成为城市设计的热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旧工业厂房改造等项目也纷纷出现。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力和财产损失,灾后重建成为了举国上下的头等大事。面对非常的挑战,规划设计人员普遍将城市设计作为重建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从而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城市设计建成项目。

近年来,高铁站地区的发展对城市空间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西方,高铁站往往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中国,高铁站则是城市空间质量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城市的人流、物流通过这些中心,进出城市轨道网络,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使高速铁路站前区逐渐成为引领整个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城市对外交通方式向高速轨道交通转变也将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市民生活带来深刻影响。为配合城市空间架构的拓展,很多城市高铁站点落在未开发用地或建设用地较少的区域,这些区域现状多为城乡居民点用地,建筑质量较差,公共服务配套基本处于空白,在高铁站点带动下未来开发成本低、潜力大,但也存在开发建设周期长、后续不确定性高等问题。如何对高铁站前区进行合理规划,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和规划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苏州市高铁新城位于苏州相城区,西接无锡,东接昆山,北临常熟,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资本、经济较为活跃,发展条件突出,处于整个苏州“市域核心”,将是江苏接轨上海的门户地区和上海进一步辐射、服务长江经济带的首要地区,随着未来区域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这一地区将与上海共同构成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核心。

对苏州市高铁新城的城市设计是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化和延续,同时为下一步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提供有力的依据。在苏州市高铁新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苏州市的地域特点和人文风情,营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通过苏州市高铁新城城市设计,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方便、高效、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和精神文明环境,从而提升苏州市整体的城市形象。通过本次的设计学习,提高学生的城市设计综合能力以及对城市现象的认知理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1.设计的基本内容、目标

设计的基本内容为:对高铁新城南片区整体空间形象的设计,打造区域企业总部基地、区域服务业聚集中心。具体包括:居住商业混合用地设计;商务办公混合用地设计;滨水公园绿地设计;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体量的控制;城市干道空间设计;交通换乘网络规划设计;建筑小品和城市细部空间设计。

设计目标为: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打造生态商务区和生态示范新区。突出城市的个性特征,以完整的整体设计,使优美的自然环境同现代气息溶为一体,形成具有特色的滨水城市景观,营造复合型产城融合的示范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