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社区更新9文献综述
2020-04-18 19:59:25
文 献 综 述 一、前言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经过三十余年的快速增长,城镇化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城市发展已迈入存量更新时代。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集约发展,提倡城市修补和更新,加快城市生态修复,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绿色低碳”理念,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等。
城市更新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城市发展与建设中的重要的常态工作,在强调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阶段变得格外重要和意义深远。
在全球范围内,为应对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和气候变化,使社会经济和环境以更可持续的方式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绿色、生态和低碳城市发展成为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关键领域。
社区更新是实施城市可持续更新的基本单元和载体,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和关键领域,如何在社区更新中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入绿色生态理念及技术,以创新的方法实现可持续更新的目标是城市规划和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基于上述背景,本次毕业设计选取城市既有地块更新作为课题,开展可持续社区规划设计方面的相关研究,借鉴国内外社区更新的先进理念和规划建设经验,综合分析城市更新中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和环境等问题、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态理念技术融入城市社区更新的规划设计中,提出社区更新发展策略,编制规划设计方案,强化历史街区和文化遗产保护、绿色设计环节,探讨用于控制和引导绿色低碳的规划和管理手段,使社区更新更符合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历史文化街区 1.国外相关概念演化 最早明确提出保护历史街区的是1964年5月通过的《威尼斯宪章》,提出了文物古迹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与方法。
文件扩大了文物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一定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和乡村环境”。
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十七届大会在巴黎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确定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三种类型,扩大了历史文化遗产的范围。
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十六届会议将文化景观作为文化遗产的类型,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历史街区遗产的内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