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土木建筑类 > 城乡规划 > 正文

北湖绿色发展示范区湿地科创小镇概念规划文献综述

 2020-04-15 09:37:50  

1.目的及意义

1 课题的选题目的及意义

1.1研究意义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化的一种结果和形式,不同科技发展水平的民族和国家会选择不同的城市化模式与发展道路,特色小镇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一种区域性空间与要素集聚的发展模式,在我国当前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新城和以产业为主要功能的新区大量涌现,随之出现城市空间品质低、城市建设千篇一律、城市竞争能力弱等一系列城市病蔓延丛生的背景下,为中国的城市化找到一条富有活力的道路,结合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小镇模式作为承载创新活动集中产生的载体,构建科研、产业、生活、旅游休闲及服务配套等多层次服务体系和多元化经济结构的新路径。同时随着生态化城市理念的应运而生,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环境对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以及作为休闲活动场地等具有重要意义,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将生态湿地型的环境打造与科创型的小镇建设结合,探索绿色生态的新型科创基地的空间环境与建筑形式。

1.2研究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在对国内外科创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的科技创兴型基地建设进行深入的案例学习,将科创产业的项目策划与空间布局、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联系,结合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以及生态湿地型环境的营造,探索科镇一体、科文一体、科游一体的产业综合生态系统型的科创小镇的设计方法和路径。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内相关综述研究

(1)清华大学城乡规划专业袁晓辉(导师:顾朝林)于2014年发表的申请博士学位论文《创新驱动的科技城规划研究》中系统梳理了创新理论和城市理论的研究进展与国内外科技城的发展经验,提出了创新驱动的科技城发展演化框架,作者通过对北京未来科技城和武汉未来科技城进行深入研究,以国内外其他科技城作为辅助研究对象,尝试提出了理想的创新驱动的科技城的模式:围绕创新的产业互动机制,两极多元化的社会结构特征,创新、共享和服务为核心的空间结构模式,混合程度更高的土地利用模式,代表了创兴驱动的科技城发展的趋势,同时论文中指提出以创新、共享和服务为核心,生产创新单元和居民生活服务单元为外围的空间结构模式,对于本次课程设计科创产业类型的特色小镇的空间模式和发展机制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2)浙江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宋思远于2018年度硕士论文《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互联网 ”新兴产业园区空间形态研究》,论文针对作为杭州未来新经济的“互联网 ”新型产业园区聚集地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选取其中的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海创园首期园区与梦想小镇三个典型案例园区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从功能布局、道路系统、开放空间与绿化系统等方面对三个案例园区进行空间形态方面的分析与对比,借助使用后评价的相关方法,从园区开放度、企业混合度、功能混合度、空间尺度、界面连续性、空间围合感、气氛活跃度等具体层面及经济效率、人际交往、文化氛围、绿化环境等总体层面对三个园区进行客观评价,总结得出阿里巴巴西溪园区这种大尺度、过去追求经济效率的园区模式不能完全与未来“互联网 ”中小企业鼓励与激活创新创业活力的工作方式相适应,而像梦想小镇这种混合度高、尺度宜人、具有特定的场地文化特质的模式更适合未来办公的园区空间形态模式。

(3)《浙江省创新创业驱动的特色小镇规划思考》(霍伟,李超,王梦然,2017:浙江省创新创业驱动的特色小镇规划思考. 中国名城2017年2期)一文中作者结合浙江省省级特色小镇中部分主导以创新、创业的特色小镇的调研与总结,深入分析了创新创业驱动的特色小镇规划内涵,总结提出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在区位选择上,应位于大城市边缘的智力密集度高的园区;在土地布局上,“以产、学、研、创”等用地为主,包含交通与各类设施用地;设置配置上,在满足基本的服务设施的情况下应该注重考虑科技研发人群与青年创业者的需求;在空间设计上,应强化内外部空间的可识别性与共享性以及注重情感关照。文章指出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过程,考虑的不仅只有各功能要素的空间配置,还有投资、经营等方方面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