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性装置艺术在商业展示空间的应用开题报告
2022-01-25 22:34:56
全文总字数:3821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新媒体艺术和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众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艺术形式,当下被人们热衷的互动性装置艺术,它不仅带来了全新的交互形式,拉近了与观者的距离,带来了新的交互体验,而且带动了传统艺术,使传统艺术在新技术的拉动下逐步转型。传统艺术与互动性装置艺术的汇集带来了一系列的文化运动,开阔了人们认知方式,观者的交互体验有了
前所未有的改变。互动性装置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强的跨学科艺术,涵盖的学科范围非常全面,其中有计算机技术、网络编程、艺术设计,甚至还包含了物理、音乐、生物学等专业知识。而关于互动性装置艺术的应用体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它独特的跨学科性,才使得互动性装置艺术有它独特的魅力。将艺术从传统的展览场所转移到奢华的购物商场,无疑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其一商场中巨大的人流量优势是传统的美术馆无法企及的。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购物方式倾向于大型商场购物。其二,人人离不开购物,购物中心是当代城市生活的中心,由此商场中汇集了大量形形色色、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其三,艺术介入商场,可以营造全新的商业氛围。“商业”和“艺术”的完美结合,给商场注入永葆新鲜的活力,从而改变购物中心文化沙漠化的现状。因此倘若将装置艺术置入这些大型购物商场之中,其互动性优势一定会大大增加艺术与公众接触的机会,缩短艺术与大众的距离。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当代互动装置艺术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装置艺术经常被大众冠上“看不懂的艺术”,所以,记载较繁杂,谈不上具体深刻的研究。但越来越深受各大艺术馆的喜爱,早在国外己有专门的装置艺术场馆,例如纽约的当代艺术中心,以及伦敦、旧金山都设有装置艺术博物馆。英国的好几所大学早就设有装置艺术专业,比如最早的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近三十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装置艺术的发展似乎更多是处于边缘地位。装置艺术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缺乏创新意识,新一代艺术家的作品虽有明确的文化针对性,但多局限在个人生活的小范围内,起点是日常经验,落脚点还是日常经验,这样就很难有超越,装置成为了一座封闭的堡垒。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互动装置艺术”在商业展示空间的应用,推进“互动装置艺术”更好地满足展示空间的需要,并加入一些功能性,让装置艺术受众面更为广泛,使大众能更好的享受装置艺术带来的审美趣味,这样一来其生命力便会更加旺盛。其意义和功能与商业展示空间要求共同发展,互相成就。时代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让设计融入购物生活的点点滴滴,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大众审美趣味,提高大众观赏质量。
具体研究内容:
1绪论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互动性装置艺术的理论综述 2.1互动装置艺术的特征 2.2互动装置艺术的必备条件 2.3互动装置艺术的应用领域 3.互动性装置艺术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应用策略 3.1商业展示空间在艺术领域的新时代 3.1.1传统购物商场营销模式转变 3.1.2“商业”与“艺术”结合更紧密 3.2互动装置艺术在商业空间中的结合策略 3.2.1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线 3.2.2满足大众综合性需求 3.2.3引导消费者用感性诉求来代替理性诉求 4.互动性装置艺术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表达特征 4.1互动性装置艺术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形态设计 4.1.1形体语言的表达 4.1.2色彩语言的表达 4.1.3材料语言的表达 4.2互动性装置艺术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体验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行方案:初期主要通过查阅书籍,网络问卷调查,浏览查阅网上相关信息,收集好资料再确定大概文案内容与论文的结构,通过与指导老师交流逐步改进文案,逐步完善。
进度: 2018年11月,收集材料,建立论文大致的框架模型2018年11月下旬,完成开题报告并提交导师审批2019年1月至2月,写作论文初稿并提交导师审阅2018年3月,根据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对论文进行二次修改完善2018年5月,在二次修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最后定稿。
预期效果: (一)预期的阶段成果 1.准备阶段 结合设计主题完成场地的测绘和设计方案的构思,方案确定与修改。 2.设计阶段 按时完成总体的规划设计,总体的规划设计进行深入的检查,以确保完成的设计是最终成果。运用相关软件逐步完成平面图、立面图、功能规划图等 3.深化和整理阶段 模型制作及效果图的绘制,完成设计说明及图册排版,制作目录、展板。 (二)最终成果 紧扣毕业设计的主题,完成设计说明的编写并打印装订成册,完成毕业设计。
4. 参考文献
1) (法)伍泽(housez),杜尚传[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2) 贺万里,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史「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3) (美)克伦斯,蔡国强:我想要相信「m].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