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 > 正文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播表达方式研究开题报告

 2020-04-12 16:12:3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研究目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也就是指非物质的技艺和文化传承,虽然是无形的,但是确却是真实存在的。

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各民族的瑰宝,具有突出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民族精神的延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1.基本内容

(1)非遗背景及现状研究;

(2)大众传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2018年1月1日-1月15日:收集资料并确定选题;
2.2018年2月20日-3月1日:撰写开题报告;
3.2018年3月4日-3月10日:收集资料,场地调研,开展研究,草图发散,完成设计草图,形成论文写作框架;
4.2018年3月20日-4月15日:深入设计,并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5.2018年5月1日-5月15日:撰写毕业论文初稿; 完成视频制作,完成设计说明书、翻译等的撰写。


6.2018年5月16日-5月30日: 毕业设计的布展和展示,准备毕业设计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刘诗迪. 从昆曲的成功传播看中国精神文化遗产的传承[J]. 消费导刊,2008,(10)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巴黎,2003年
【3】张国良主编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4】美麦库姆斯著郭镇之,徐培喜译:《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5】邵培仁著《传播学》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6】童清艳著《超越传媒一一揭开媒介影响受众的面纱》,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
【7】张晓明.文化遗产数字化机遇与挑战[N].中国文化报,2002-05-1100.
【8】项建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一一W常州乱针绣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03:26-30.
【9】苑釉日本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历史和今天化西北民族研巧,2014,02:132-138.
【10】阮艳萍.媒介即是遗产一一数字媒介对文化遗产传承与表述影响初探[J].理论月刊,2011,11:149-152.
【11】吴予敏.无形的网络一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国的传统文化[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12】徐嶺丽.文化遗产在当代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13】Anil Singh. Digital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And Manuscripts: An Indian Govermment Initiative[J]. IFLA Journal.2012, Vol.38, No.4:289-296
【14】Boamah, Eric ; Dornier, DanielG; Oliver, Gillian. Stakeholders’Attitudes Towards The Mangement And Preservation Of Digtal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In Ghana[J] . Australian Academic amp; Research Libraries.2012 . Vol. 43, No.4:300-317
【15】DeNegri ,B. Thomas, E., Muvandi ,I .,amp; Lewis, G. Empowering Communities[M].
Washington. D.C : The Academy fo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1999, p.4
【16】Fiona Cameron and Sarah Kenderdine . Theorizing Digital Cultural Heritage : A Critical Discourse [M]. Cambridge,Mass: MIT Press ,2007.
【17】Alake Wali. Destination Culture :Tourism, Museums, and Heritage[J]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999,Vol .101,No.3:629-63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