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寺庙文化下的庭院景观设计研究——以南京大仙寺为例文献综述
2021-12-15 22:06:41
摘要:
生活在繁忙的都市之中,谧静难寻,因此中式庭院成为了人们追寻的一种“隐世场所”。尤其是受佛教文化熏陶下的寺庙庭院,而寺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园林景观设计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本设计研究主要为了更好的将佛教文化禅宗思想文注入庭院景观设计当中,打造人、建筑、植物三者之间相融和协调的寺庙庭院景观,更好的使宗教建筑与园林环境结合。通过总结归纳庭院景观设计原则,弘扬发展寺庙佛教文化,增添寺庙园林庭院景观设计的魅力,提升寺庙园林设计的历史文化游赏价值和艺术设计能力。
关键词:佛教文化、禅宗思想、庭院设计
- 佛教文化对寺庙庭院景观的影响
- 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最初的发源地是印度,距今已经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汉朝才正式传入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佛教思想大多与东方文化相吻合。汉朝时期的洛阳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第一个寺,到了魏晋南北朝佛教文化逐渐发展起来。唐朝时期因玄奘法师的弘扬,使得诸多佛教经典得到广泛传播。
佛教文化的影响体现在诸多方面,在建筑方面,佛教建筑吸收了建陀罗和印度特点,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建筑,而且诸多佛教建筑已经成为各地景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文学方面,数千卷的梵文翻译和禅宗语录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包括在绘画方面历代画家所青睐的佛画也使广为流传,唐代的一些音乐也吸收了一些来自佛教国家的龟兹乐、天竺乐等,由此可见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影响深远的。
- 佛寺庭院的发展
“佛国净土”是佛教经文论述中经常会提到的,佛国净土代表了信徒们的一种景园理想,为了更好展现这种理想场景,于是将园林艺术引入了进来,把宗教的内容与园林设计结合起来,造就一个信徒们的理想国度。园林本身的宜人景色加上佛教的威严使得庭院景观设计更上一层楼。佛教文化在传入中国的同时,也与中国本土“崇尚自然”的道教产生了一些融合,佛教文化里面融入了一些庄周思想,这种“天人合一”、“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思想也在寺庙里广为盛行,因此佛寺景园的建设也更加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纯真朴实、顺应自然之感。
佛寺庭院景园的有许多建造形式,这是由于佛教建筑布局多样化而演变而来,佛寺庭院的有五种布局方式,分别是递进式、廊院式、天井式、自然式、散点式。其中建造最多的一种布局方式便是递进式,比如扶风县大明寺、兴善寺、大慈恩寺等。廊院式展现的是寺庙的庄重威严与格局,天井式布局更加节省了分布在狭小空间与闹市的寺庙空间,多分布在山地或山腰上的散点布局,让整个寺庙氛围都显得轻快愉悦,仿佛置身在自然之中。
- 佛寺庭院的创新
我国国内佛寺庭院景观设计创新并不是很多,在台湾、香港的一些寺庙建筑及景观融入了一些现代化的元素,例如养慧学院、紫竹林精舍,日本在一些佛寺庭院景观方面的创新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比如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本福寺水御堂,本福寺水御堂是一个真正的具有现代风格的佛教场所,水御堂的室内的整个大殿都呈红色,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不同于其它佛教建筑都是逐级而上,水御堂的设计却是逐级而下,顺着寓意神圣的莲花池慢慢往下走,每走一步仿佛都是净化心灵。进入室内大胆而纯粹的主调红将信徒笼罩在内,更是为堂内平添了一抹神秘之感水御堂的设计,在继承了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更是吸收了东方的禅文化思想。
- 禅宗思想在寺庙庭院景观中的体现与融合
- 禅宗文化
佛教中认为禅意的内涵是拥有一颗平常心,要回归本真,不要自找烦恼,人的内心要宛若莲花一般,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增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让一切事情都能顺其自然和谐的进行,让心灵更加博大,仿若空灵无物,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