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城区空间的再生性设计研究毕业论文
2020-02-19 10:01:57
摘 要
在近年来华中地区大力发展的的背景下,武汉市针对现有城市老旧社区空间利用不完善的现状,以武汉市某既有老旧居住社区外部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现有的公共空间状况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对该社区外部公共空间进行再生性的优化改造。以此为实践依据,并结合空间再生性为理论,从各类社区基础设施、街区公共活动空间及景观绿化系统几个方面探讨老旧社区外部公共空间的再生性改造策略, 提升老旧社区整体公共空间利用虑,并为这类老旧社区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老旧街区 空间改造 城市更新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in the region to vigorously develop,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uhan city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urban old community space using the imperfect status quo, a both old residential community in wuh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external public space in the existing public spa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condition, the external community public space is the optimization of transformation. To practice as the basis, and combining the theory of space for regeneration, from various types of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 public space and block landscape greening system from several aspects to discuss external public space of the old community transformation regeneration strategy, improve the whole public space using the old community concern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such an old community modification.
Key words: Old residential building;Space transformation;Innovative design
目 录
绪论 1
第1章 现有老旧街区的背景状况 1
1.1现有老旧街区的概念诠释 1
1.2现有老旧街区的基本状况 1
1.3现有老旧街区居民的生活状况 2
1.4小结 2
第2章 现有老旧街区空间利用分析 3
2.1现有老旧街区各类空间分析 3
2.1.1现有老旧街区公共空间分析 3
2.2武汉市中华路青龙巷现状分析 3
2.2.1社区概况分析 4
2.3小结 5
第3章 中华路青龙巷的文化分析 6
3.1武昌区的文化历史分析 6
3.2中华路青龙巷的名称由来 6
3.3中华路青龙巷的选址分析 7
3.4小结 7
第4章 对中华路青龙巷的具体改造 8
4.1 中华路青龙巷的道路交通改造 8
4.2 中华路青龙巷的日照需求改造 9
4.3 中华路青龙巷的绿化空间改造 10
4.4 中华路青龙巷视觉问题改造 12
4.5中华路青龙巷的文化问题改造 13
4.6 小结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绪论
第1章 现有老旧街区的背景状况
1.1现有老旧街区的概念诠释
社区住宅是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我国对于社区住宅的建设有一系列法律条文的约束,对居民楼的建设、施工等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并有使用年限的约束。而老旧社区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99年前建成,已有15年以上使用房令,含经济适用房、回迁房、限购房、房改房地等。
- 已完成了危改:即政府已对住宅房屋进行了危改工程,包括坡改顶、防震、保暖、停车完善、楼墙道路、绿化改造等民生居住已改工程,代改工程及改中工程。
- 物业管理缺失的老旧小区:指没有实施专业物业管理的,含:未管、管失、弃管、名管实无的老旧住宅小区。
近年来,华中地区的高速发展,使得一部分落后于城市发展步伐的居民区无法及时得到政府的扶持,而其中许多老旧社区也无法及时进行改建。
1.2现有老旧街区的基本状况
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存在16万个老旧街区,涉及居民4200万户,建筑面积超过40玩㎡。
从现有旧居民楼的建筑结构上来看,对八九十年代居民楼建造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九十年代的住宅,大多是砖混结构、砖墙承重体系,楼板一般是预制多孔板,预制板直接搁在砖墙上,有些有圈梁、构造柱。[1]
从现有旧居民楼外观来看,旧居民楼墙体脱落严重、污水横流,同时电路裸露、楼梯损坏严重。
综上所述,现有旧居民楼数量较多,多数为砖混结构,建筑基础薄弱,老化严重。
1.3现有老旧街区居民的生活状况
以武汉市某些街区为例——
(1)部分老旧街区院内私搭建筑情况严重,多数公共空间被违占,不仅影响居民生活而且还影响公共环境。
- 许多老旧街区物业管理不完善,街区内偷盗案件时有发生,对居民的生活安全及财产安全带来不确定性。
- 其次大多数老旧街区被各种各样的小广告乱贴乱画所占领,不仅影响居民的视觉感官,同样对社区公共环境造成影响。
- 多数老旧街区并未规划合法停车位,造成乱停乱放,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及社区公共活动空间。
1.4小结
老旧街区在城市中依旧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老旧街区问题如果不及时改善比例只会越来越高,且建筑使用寿命殆尽,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旧街区问题迫在眉睫,其存在的结构问题、物业管理问题、公共空间问题、公共环境问题、合法停车问题已经对居民生活带来种种不便。
第2章 现有老旧街区空间利用分析
2.1现有老旧街区各类空间分析
2.1.1现有老旧街区公共空间分析
多数老旧街区空间利用不均,内外部空间功能占比失调,导致街区整体公共空间质量较低,无法满足居民出行要求。在此总结了现有老旧街区本身公共空间的主要问题——
老旧街区公共空间的主要问题分析:
(1)老旧街区由于修建年代较早,街区间距较小,缺乏交往空间,且缺乏制度管理,街面被各类违规违章建筑占领,严重影响居民出行。
(2)老旧街区整体绿化率较低,由于狭窄的路面及规划的不合理性导致街区缺乏绿化,多数老旧街区建成年代较早,之考虑到居民居住的基本需求,多数绿化,健身及活动空间只是见缝插针设置,时至今日,因规划位置的不合理,多数荒废掉,不仅占用空间还影响了街区美观。
(3)老旧街区多数存在一定的文化基因,但因街面狭窄保存不当等原因,导致社区归属感降低。而以老年人为主的老旧街区中,多数老年人子女由于工作上学等原因无法长期陪伴老年人,导致老年人产生孤独感,而街区公共交往空间对促进老年人情感交流及解决孤独感具有良好作用,但因多数老旧街区缺乏公共交往空间,导致老年人只能选择较远的公园、广场等其他活动空间,更加降低了社区归属感。
(4)老旧街区街道人车混行,外来车辆进入街区街道由于缺乏规划原因随意停放,街道活动空间无法展开,主要街道沦为纯粹的交通空间,无法满足居民的锻炼需求,同时人车混行对居民带来极大的不便之处和安全隐患。
2.2武汉市中华路青龙巷现状分析
2.2.1社区概况分析
中华路青龙巷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主要建筑建于20世纪70年代,现有居民大多为老人,同时街区两边开设了不少商业门店。街区公共空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街区路面间距较小,街面间距不足5米,且因建成年代较早,街区规划不合理。街区西北侧居民楼由于楼层较高尚可满足小区的日照间距需求,而街区东南侧的商铺楼则完全无法满足日照需求。外部空间的不合理性是本次改造的难点之一。(见图2.2.1)
图2.2.1 街面间距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日照需求(作者自摄)
(2)人车混行,由于街道缺乏管理规划,导致各类私家车街边乱停乱放,街道空间被占用,使得本就拥挤不堪的街面空间更加狭窄。给居民出行带来许多不便之处。(见图2.2.2)
图2.2.2 街道乱停乱放问题严重(作者自摄)
- 绿化景观缺乏,由于街面过于狭窄,几乎无法种植行道树,导致街面绿化只有部分商铺养了几盆盆栽点缀,且绿化景观缺乏统一管理,改造迫在眉睫。(见图2.2.3)
图2.2.3 绿化严重缺乏(作者自摄)
(5)巷内居民缺乏文化认同感及归属感,由于狭窄的地形,巷内缺乏公共交往空间,导致巷内居民邻里互动空间较小,不得不选择较远的公园、广场等其他位置进行交往,使得本地居民缺乏对青龙巷的归属感。
2.3小结
现有老旧街区存在各种各样的空间利用不合理问题,随着时间的增加,这些问题愈演愈烈,综合起来不断影响着当地的绿化环境,居民生活,道路交通。改造问题迫在眉睫。
第3章 中华路青龙巷的文化分析
3.1武昌区的文化历史分析
中华路青龙巷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而武昌区历史文化悠久传自三国以来,孙权在鄂城定都建城,名为武昌,不久便在现在的蛇山建筑城市,称之为夏口,而从公园280年开始,晋朝将其改称为武昌郡,即始为今天的武昌的正名,但有更名为江夏直到清末时期,康熙时期更改过一段时间为武昌郡,辛亥革命后,武昌即为正式名称。
3.2中华路青龙巷的名称由来
相传几百年前,武昌一条小巷的西头有个剃头铺子,师傅带着一个徒弟,师傅的手艺很好,但六年来都不让徒弟摸剃头刀。后来,师傅告诉他,“现在生意清淡了,我准备让儿子学剃头,你另选一门手艺学吧。”说罢,拿出几文钱,打发走了徒弟。
徒弟没学到手艺,又投靠无门,十分伤心。晚上,他到蛇山半腰的寺庙里借宿,一个鹤发童颜的长老请他吃饭,小徒弟含泪把自己的遭遇给长老说了,老人把他的手拍了几下说:“你明天回去,就可以剃头了。”
徒弟问长老的姓名,老人说:“我以前也是剃头的,人们都叫我罗祖。”
第二天,徒弟回到铺子,对师傅说:“我会剃头了!”说完,拿着工具干了起来,手艺竟然比师傅还高明。师傅得知了他晚上的奇遇,惊奇得合不拢嘴。这时,徒弟剃下的头发竟然一根根连接起来,正好跟巷子一样长,转眼间腾飞而去,状如青龙。
此后,人们剃头都找徒弟,师傅反而没有了生意。后来,附近居民就把这条巷子取名为青龙巷。
3.3中华路青龙巷的选址分析
青龙巷位于武昌区中华路附近,北临户部巷及毛泽东同志故居,南临武汉市长江大桥,故整体处于中华路老城区内,而城区内老建筑众多,且多历史悠久,所以中华路整体外来旅游人数众多。
选择改造青龙巷主要原因在于巷子本身位于游览人数众多的中华路旧城区,希望能在保留原汁原味的老旧建筑的前提下,解决巷内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改善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保护传承青龙巷的文化历史。
3.4小结
选取青龙巷作为改造地点,是由于本身所处的老城区极具历史意义,为了保留老城区的历史风貌但又能改善居民生活,改造会尽可能保留老城区建筑,但又能解决巷内存在的具体问题。
第4章 对中华路青龙巷的具体改造
4.1中华路青龙巷的道路交通改造
中华路青龙巷原有车行道路间距不足5米,人行道路不足2米,严重影响居民出行,且因并无准确的规划停车位,路边乱停乱放问题严重,导致原本就窄小的路面更加拥挤,且街面商铺之间夹杂着许多不合理窄巷,此外,东南侧街道内部主要商铺为青龙生鲜市场,但因规划不合理,导致行人多从窄巷穿梭进入商铺,不仅影响道路美观且使得交通流线更为混乱。
改造针对青龙巷道路存在的问题,构建开放流通的户外空间,完善交通流线并优化街面停车区域——
明确街面东南侧生鲜市场的主要出入口,引导人群从主要出入口进出,明确街道的交通流线,并且在街道内部明确次要出入口使得交通更为流动,其次,在街道的南北入口规划合理停车区域,保证人车分流。(见图4.1)
图4.1 明确主要出入口 并添加内部次出入口 南北侧明确停车区域(作者自绘)
4.2 中华路青龙巷的日照需求改造
中华路青龙巷原有街面西北侧为8层的居民楼,而东南侧多为一至两层的商铺,这就导致了街面日照分配极为不均,整个街面东南侧商铺大部分时间都笼罩在西北侧居民楼的阴影下,基本无法满足我国规定的大寒日下2小时的日照需求。(见图3.2)
改造针对以上日照问题,完善满足街面东南侧商铺的日照需求——
原本青龙巷西北侧首层商铺楼的二楼为半废弃的花园,且一天收日照时间较长,选择将它改造成半户外空间的阳光花园,为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提供沐浴日光的休闲场所。(见图4.2.1)
图4.2 街道西北侧居民楼日照需求充足 而东南部商铺日照需求无法满足(作者自绘)
图4.2.1 改造后的阳光花园意向图(作者自制)
4.3 中华路青龙巷的绿化空间改造
由于青龙巷内街面过于窄小,街面几乎无法种植行道树,为数不多的绿化靠街道两侧商铺零散的盆栽作为绿化手段,而街面原有规划的绿化景观大多已经废弃,无人搭理,反而影响街道美观,街面绿化景观缺乏统一管理及合理规划。(见图4.3)
改造针对存在的绿化问题,重新规划街道绿化空间,满足居民对绿化的基本需求,并美化街面空间——
针对现有街道两侧商铺楼多为一至两层建筑,在不占用原本就窄小的街道空间情况下,选取日照时间较长的二层花园空间并采用垂直绿化、盆栽绿化方式将商铺楼的二层改造为半开放式的花园空间,既不占用街道交通空间,又能满足街道的绿化需求,种植基本的绿化景观,构建形式多样,样式多元的绿化景观。(见图4.3.1)
图4.3 街道仅有的为数不多绿化手段为商铺自栽的盆栽景观(作者自摄)
图4.3.1 在商铺楼的二层空间构造半开放式的花园景观(作者自制)
4.4 中华路青龙巷的视觉问题改造
现有青龙巷大多房屋为20世纪70-90年代建造,墙体脱落严重,且因规划不合理,街道楼房高度参差不齐。此外,因街边西南侧存在许多烧烤店,许多墙体被烧的漆黑,严重影响街道美观。
改造针对存在的视觉问题,在尽可能保存老建筑的情况下优化更新建筑外墙,尽量保留原汁原味的青龙巷——
在尽可能保存街道老建筑情况下,给巷内老房重新刷漆,部分旧房重砌外墙,材料可选用金属雕花板,一是保温条件良好,二则相对节约成本且改造速度较快,省时省力,三是使用年限较长,一般在45年左右。(见图4.4)
图4.4 重新刷漆砌墙后的房屋(作者自制)
4.5 中华路青龙巷的文化问题改造
青龙巷原本的名称相传是几百年前一个高超的剃头匠剃下的头发竟然一根根连起来,正好跟巷子一样长,转眼间腾飞出去,状若青龙。由此,得来青龙巷一名。
改在针对青龙巷这个颇具特色的巷名着手,突出该巷文化特色,让本地居民增加对青龙巷的归属感,给外来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青龙巷巷名本身就极具符号特色,自古以来,龙这个符号是很具象且被广泛认知的图腾文化,所以在街道南侧入口处,选择在第一栋的商铺楼顶层刻画了青龙雕塑,并在前附上了青龙巷的地图板,让人能一眼记住青龙巷这个颇具特色的巷名。(见图4.5及4.5.1)
图4.5 街道南侧入口处的地图板(作者自制)
图4.5.1 第一栋建筑上的龙形雕刻(作者自制)
4.6小结
归纳总结了青龙巷现有存在的5个问题,从视觉、文化、绿化、交通、日照需求等方面剖析影响巷内环境的具体因素,并提出可行的改造措施及意向图,最终结合对应的改造措施,给出一个可行的、完整的改造方案。
第5章 结论
老旧街区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与情感,在最大程度尊重当地居民的旧住所建筑情况下探讨可行高效的改造方式,在改造过程中进一步解决老旧街区空间问题。本文从居民日常生活、文化需求、环境需求等方面入手,在塑造满足老旧街区居民活动需求及空间需求方面做出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 郭诗洁,陈锦富 差异化需求导向下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 ——以武汉市青山区社区为例
[2] 张考文(重庆大学,重庆400045)基于居民日常生活偏好的老旧社区更新策略研究 一一 以重 庆人民村社区为例
以上是毕业论文大纲或资料介绍,该课题完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请添加微信获取,微信号:bysjorg。
相关图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