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风景园林 > 正文

"向阳而生"——南京五马渡广场地段滨江景观带改造设计毕业论文

 2021-12-18 16:07:11  

论文总字数:3856字

摘 要

2020年初,自湖北武汉爆发的新冠病毒肺炎波及全国乃至全世界,在面对疫情防控时,城市环境建设面临着的诸多问题和挑战。面对疫情的防控和人类健康的危机,本次设计以创造和建设安全、健康的城市绿地为宗旨,并给予使用者以人文关怀。

关键词:城市绿地;健康;模块化;防灾;微社区

1.项目背景

1.1 区位概况

五马渡广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幕燕滨江风貌区,南依幕府山,北临长江,拥有着自晋朝起几千年的历史典故和悠久文化,是市民和游客们的休闲之地和交通枢纽。

1.2 上位规划

2019年10月,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出要将幕燕滨江风貌区打造成以长江文化荟萃、山水城林交融、传统与现代辉映为特色的,集文化复兴、生态修复、旅游度假、公共休闲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具有区域品牌影响力的文化生态景观示范区和滨江旅游休闲新地标。其中五马渡广场作为风貌区的“水上入口门户”,拥有长江码头这样一个重要水上交通关口。

1.3 场地问题与应对策略

在前期调研与网络调查中,发现场地虽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但场地基础设施较为不完善,多处已经有老化现象,以下归纳总结了场地的现存问题,并提出可能的应对策略:

1.3.1 景观配套养老设施不健全

位于五马渡广场上的朗诗常青藤南京五马渡养老院,定位是高端养老机构,但广场上没有配套的老年活动设施,且被私设摊点的泛滥污染空气、海上的轮船发出的噪音均不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现需提高绿地率,设置绿化隔离带,将自然屏障与人工屏障相结合。

1.3. 2 地标水景功能与地位需强化

五马渡广场,再现了金陵四十八景中“化龙丽地”的历史典故,传承了幕燕地区的历史文脉;提升了幕燕滨江风貌区作为南京市主城重要结构性绿地的品质,更加体现了南京滨江作为城市窗口地区的特色。游人多因此来到五马渡广场,设计希望地标构筑物不仅有纪念和象征的功能,更能在周围提供供人们休息交流的空间。

1.3. 3 码头的集散场地需扩大

五马渡广场作为幕燕滨江风貌区的水上门户,周边不仅有公交车站、地铁站,还有一个长江边的游船渡口。无论是周边居民还是游客,都愿乘上游船饱览长江之景。目前调查发现,广场与码头之间衔接不流畅,流线单一。

1.3. 4 私设摊位林立,周边配套商业设施不完善

幕燕滨江风貌区主要的商业聚集中心位于上元门,五马渡广场作为周边居民与养老院老人休闲娱乐的场所,滋生了许多个体商贩。不规范不统一的管理使其成为广场上的煞风景点,公共卫生环境健康与食品健康都受到威胁。但是,从好的方面来看,这代表当地有商业的供销与需求,因此,场地有必要设置合理的商业体系。

2.设计手法

2.1 设计主题

在2020年全球疫情防控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打造游憩交流空间和自然环境课堂,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在灾害发生时作为柔性设施有效应对。

场地利用模块花园和集装集市将互助农业与自由商业的统一,还承担起维持人的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提高人与人之间人际交往的健康的作用。

2.2 模块引入

“在公共场所人与人之间距离保持一米以上”是疫情期间的安全措施,这也成了我的毕业设计基本模块建立的灵感来源——以正立方体为最小模块。提到立方体,我们可能都会想到俄罗斯方块或者魔方,这样的小立方体拥有着无尽的可能性。对于一个个小立方体进行排列、叠加法、减法,便能组成空间和围合道路。最后通过对模块的提炼与再创造,形成场地中的设施,如集装箱式码头建筑、模块花园、休息树池座椅等。

2.3 防灾规划

社会重大灾害的发生往往防不胜防,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能做的,就是赋予场地弹性和韧性,在这里着重讨论场地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和应对措施。

  1. 防洪——抬高并横向延长码头,种植水生植物涵养水土,并在滨江地段地下设置蓄水模块,能有效抵御洪水对人的危害。
  2. 交通——灾难发生后,大量交通运输工作也会相继展开,将码头打开,划分交通区、等待区、休息区,同时完善江边带状绿地的人车分流。
  3. 临时隔离——码头前的建筑内部设施灵活性强,如若发生疫情灾害,可撤销摊点设施,根据模块分割迅速设置隔离空间,形成独立的临时治疗室。且码头为交通和运输的港口,便于医疗物资进入。

2.4 康养花园的规划设计

与普通的景观设计不同,适老环境的建设需要更多地“以人为本”,需要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及心理特征,准确把握老年人的功能需求及景观需求。康养花园将成为老人户外活动的场所,公众逃离快节奏数字化生活的新去处,各式各样的人在这里相聚,学习并探索自然。

选择合理的色彩、高度,以及具有适合老龄化人群的释放植物精气的植物。植物精气是指植物在自然环境下挥发的气态有机物,能够净化空气、杀菌,对人的健康有促进作用,有些植物还能缓解人的心理焦虑,如香樟、柏树、松树等。

3.设计过程与结果

3.1 设计前期误区

在前期设计中,正值2020年国内新冠疫情愈演愈烈之际,口罩紧缺,进出小区大门都需严格管制。在此背景下我将这次毕业设计主题定位为“向阳而生”,希望能做一个对重大社会灾害拥有抵抗力、能使人们保持身体健康的城市绿地。我尝试根据不同的人群规划不同的路线让人们减少碰面与接触,在大门口设置测量体温智能系统,甚至连设计的码头集市一间间也用厚厚的墙隔开。

但是后来,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明显控制,武汉解封,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完成历史使命……此时再回顾我的设计,我发现这样的公园太冷漠了,国际上对健康的定义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健康(BSC原则)。对于之前的设计而言,只能体现在疫情面前保证了人的身体健康,而忽略了人的心理和人际交往上的健康。

3.2 改造前后对比

3.2.1 地标广场的形式再梳理

摒弃了原先的椭圆弧形围合的水景,而是用模块式方形组合,对周围进行局部抬高成下沉广场,作为游客交流、休息的空间。其次架了一座弧形桥割裂了主雕塑与其余雕塑、下沉广场与休息座椅,使空间主次分明。最后的设计是将较明显的主入口设置在此处,穿过林荫道,“五马渡江”的雕塑赫然出现,加强视线关系。

3.2.2 码头与码头建筑的更新

五马渡作为风貌区的水上入口门户,码头的交通人流量大、包括货物运输、游客轮渡,原先的码头形制缺少设计感,并且交通与货物运输的道路较窄。新码头采用五马化龙的历史典故,呈开放、围合的形态。并分轮船停靠、观江景、休息等待区,同时新设置的码头建筑满足了人们休息娱乐购物的需要。

3.2.3 养老院花园的改造

原来的养老院花园因地处公交站后,私设小摊贩点林立,绿化状况堪忧。改造先在花园与道路的交界处设绿化隔离带,隔离噪音与外部人群。其次在内部设置无障碍坡道与转角、老年活动设施、休息座椅,并注重植物的色彩搭配、气味与精气。最后把原先位于广场上的停车位设置在侧门,对广场起到美化作用。

3.3 改造成果展示

3.3.1 农业的新模式与老龄化微社区打造

位于码头建筑中庭的模块花园,为养老院老人与志愿者提供交互式种植的生活体验,同时通过地下蓄水系统和夜间温室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营造出适于老龄化的一个微型社区——老人们在养老院度过日常生活和一些诸如下棋之类的室内娱乐活动,在户外社区提供给他们养花、购物、健身的空间,促进老年人的人际交往与身体健康。

3.3.2 小商业带动周边大商业发展

码头建筑的主要功能定位为商业。鼓励社区内的学生、毕业生在此短期租赁摊位,进行自主创业,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对五马渡上不规范的流动摊点进行整顿,邀请他们在码头建筑内长期租赁摊位,展现此地商业价值,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4.结语

随着城市化与社会基础建设的发展,社会重大灾害的可能发生,城市开放绿地景观需要向健康的方向营造。在这里,可以看到农业生产、展览、商业销售的循环发展;在这里,为每一个人提供促进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的平台;在这里,希望能懂得景观设计师默默提供的一份人文关怀。“向阳而生”是这次设计的总方向,希望场地能永远向着未来与人们的希望发展。

参考文献:

[1]建筑规划生态环境设计与景观设计的探析[J]. 张健.现代装饰(理论). 2014(08)

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3856字

您需要先支付 5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