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船舶辅助驾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2020-04-14 22:13:12
1.目的及意义
1.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航运业的蓬勃发展,水上交通航线越来越密集,船舶总量急剧上升,截止2017年末,国内登记船舶总数已达到14.52万艘,船舶数量及运力年年攀升,各水系航路投资建设总额也不断提高。然而,由于船舶数量及吨位的大幅度增加,船舶种类日趋多样化,通航环境复杂多变,导致船舶的操纵难度增加,给船舶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长期以来,船舶碰撞、搁浅、沉没等事故不仅危及了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还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水上事故的发生,是当前我国内河航运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水上交通事故统计表明,90%以上的水上交通事故与船员个人的行为疏失有关,其中至少有60%的事故是由人为失误直接引发的。我国水上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如何优化水上交通、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是船舶航海领域一大重要的研究方向。
而辅助驾驶正是利用安装在船舶上的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在第一时间获取船舶内外的环境数据,进行动,静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等技术上的处理,从而能够让驾驶员在最快的时间觉察到可能发生的危险,以引起注意和提高安全性的主动安全技术。从船舶水上航行避碰的实际应用出发,环境感知是驾驶辅助技术的基础,环境感知是指设备通过传感器捕获等手段,对所处环境中的环境参数及周围物体的相对距离、角度及运动状态等信息进行获取。通过环境感知获得船舶航行水域环境信息,而后将信息交由处理系统分析和识别,进而做出避碰指令决策以辅助船舶驾驶员的判断。现有感知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类:水声感知设备、状态感知设备、雷达、融合式传感器和机器视觉传感器。目前投入应用最多的环境感知方案是应用雷达为主要探测装置,状态传感器作为辅助,而受技术发展所限,机器视觉传感器实际应用并不多。相比于其他感知技术,由于光学图像中包含有更丰富的目标区域细节信息,基于光视觉的感知技术更易于对水面目标进行有效地辨别,有利于在执行作业过程中对大面积海岸区域,航行的船只,低矮悬空的障碍物等信息进行有效的提取,有助于其自主规避障碍物的实现,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设计研发,在船舶驾驶辅助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克服现有船舶辅助驾驶系统的不足,根据船舶实际驾驶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需求,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船舶航行时周围环境进行分析处理,对获得的不同环境信息进行判断决策,进而实现船舶驾驶的可靠辅助,该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在加快海洋装备开发和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下,论文以基于机器视觉的船舶辅助驾驶为内容展开研究,致力于完善船舶的视觉感知技术,改善水面船舶的环境感知能力,提高其自主作业效率和安全性。通过项目的建设,增强了船载视频监控系统的价值,提高了船舶行驶的安全性,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保障交通及财产安全。
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1.2.1基于雷达技术及红外线技术的船舶辅助驾驶
(1)日本东京商学院在2003年的国际航海大会上提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水上运动船只检测办法,利用基于雷达的视觉感知系统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协同,实现船只的主动避让。
(2)以色列航空防御系统公司与拉斐尔武器设计局共同研发的“protector”号USV,它是当今技术最成熟的USV,它以刚性充气艇为基础,采用遥控控制模式,艇上配备有先进的导航雷达,全球定位系统,红外传感器,广电指示器等先进仪器设备,能通过视距内或视距外通信进行控制,可以通过光电指示器探测到敌对目标。
(3)2015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我国历史上第一艘针对海洋环境测绘的“精海号”智能无人船首次对外展出。“精海号”系列智能无人船由上海大学开发研制,目前其开发研制的最新型号是“精海4号”无人测量船。该船有两种作业模式可供操作人员进行选择,一种模式为自主航行模式,而另一种为遥控操作模式。该无人船不仅配备了多种含有高科技的环境感知工具,如激光雷达,高清摄像机等电子设备,同时在数据传输时,除了可以选择通过无线数传电台对数据进行传输外,还可以选择基于4G网络通讯的传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