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2020-03-27 11:25:43
文 献 综 述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
中国自2001年12月加入WTO在经济领域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不仅GDP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而且经济的国际化步伐加快,并在更深的层面、更广阔的领域得到发展。但是在加入WTO以来,较高的外贸依赖度也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首次遇到通货紧缩和内需不足的问题,我国居民消费领域出现了一些诸如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受到严重的国内市场需求约束,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受阻,其中,收入差距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而消费不足不仅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而且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这些问题使得学术界将目光更多地转向了对居民收入差距和居民消费率的研究。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中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09.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分别比2009年城乡人均收入水平上涨11.3%和14.9%,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3471.45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为4381.82元,分别比2009年上涨9.8%和9.7%。但是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还是很大,2010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分别为4190.4元和9089.63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近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2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更是农村居民的3倍还要多。那么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有多大程度上是因为收入差距而引起的,影响的程度又有多大?
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角度,对我国收入差距问题,特别是收入差距的现状、对我国消费增长的影响等问题做深入分析和研究,给出合理的解释和相关的政策建议。解决好这一问题,不单有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更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对于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收人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研究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动力,这是马克思早已阐明的理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真正对收入与消费的理论进行数据计量分析的是经济学家Blinder,1975年用两种方法针对收入与消费进行计量分析检验,一是通过测量不同收入阶层的MPC来判断总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关系。二是是直接把收入分配状况的度量代入回归方程,并检验其系数的显著性与正负。与Blinder所采用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不同的是,Dellavalle 和Oguchi(1976)运用截面数据对此重新做了检验。斯托克在1986的实证结果也认为,宏观消费函数的形式不仅仅由微观消费函数的形式决定,还决定于社会收入分配的状况。
此后,仍有大量西方经济学家运用各种模型针对关收入与消费的理论关系进行进一步数据分析,为现代经济的发展研究作出巨大贡献。
1.1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腐败与美国各州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来自专家小组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的证据外文翻译资料
- 内蒙古1962 – 2016年时间序列气候变量的变化特征外文翻译资料
- 残差修正法在季节性ARIMA电力需求预测中的应用:以中国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净工资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关系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我国鸡蛋价格波动的深入研究与预测外文翻译资料
- 信赖域与线搜索技术的结合外文翻译资料
- 求解奇异非线性方程组的多点LM方法外文翻译资料
- 具有双线性和非单调发病率的关于两个菌株的流行病模型的全局稳定性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寻找可伸缩的区块链结构: 工作证明与BFT复制外文翻译资料
- 网络营销中潜在成功人士的结构方程建模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