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基于动态因子分析模型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0-03-24 15:50:22
文 献 综 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进步的源泉。
在我国,关于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是十七大把自主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才逐步得到重视的。纵观现有研究笔者发现,虽然学术界对于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较多,但目前尚未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从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度来看亟待拓展和深化。
这里仅介绍几个代表性观点。D.L.Barton (1992)认为”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需要相应理论支撑,因此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的能力及企业的价值观” 。Burgelman (1996)和 M.A.Maidigue(1996)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便于组织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一系列综合特征。它包括可利用资源及分配、对行业发展的理解能力、结构和文化条件、战略管理能力”。 Jian Cheng Guan,Richard C.M.Yam(2006) 等提出了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认为技术创新输入应包括技术输入、 能力、RD能力、知识管理产生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能力和资源状况,技术创新结果即技术创新输出应以市场占有率、销售额增加、产品出口率、利润增长率、新产品生产率、生产效率为评价指标 ;Brown 和 Fai(2006) 通过对汽车和计算机行业产品转型、组织能力和创新过程实现的研究,认为技术和组织创新能力需要公司强有力的战略执行做为保障。 Chun#8212;hsien Wang,Iuan#8212;yuan Lu 和 Chie#8212;bein Chen(2008) 认为企业战略是构建模糊评价模型对五个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Juan Shan,Dominique R.Jolly (2010)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并基于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以实例分析了影响企业竞争力各指标的关键要素。
以上都是国外学者的一些经典论点,同时国内学者对技术创新能力的界定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许庆瑞和魏江(1998), 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以资金能力支撑,为支持技术创新战略实现,由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为主体并由此决定的系统整合功能” 。付家骥(1998)把技术创新能力归为技术能力的一部分, 与吸收能力和生产能力共同构成技术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技术能力的核心, 它可以分解为创新资源的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 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张治河,周国华(2009)等提出企业内部环境#8212;外部市场环境#8212;政策法律环境有机结合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王鹏飞, 石林芬(2008)认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区域创新能力是指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区域内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和汲取新的技术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新的产品,包括新的服务与新的工艺,从而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能力 。
无论是国内学者还是国外专家,大都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综合性的能力系统,是企业作为技术创新行为主体能够实践并完成技术创新行为的诸种内在条件的总和。在对区域技术创新综合实力的描述上通常采用因子分析法,即用最少数量的不可观测的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来描述原有观测值的每一个分量。
然而,传统的因子分析模型主要分析的是横截面静态数据。即用几个公共因子和特征因子来表示不同观测对象在同一时间不同指标的观测值。在实际中,若要客观全面地比较不同区域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需要考察创新能力指标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取值,即动态面板数据集。
关于不同指标的时间序列动态数据集,可采用动态因子模型。最早的动态因子模型称为”精确的”动态因子模型。这种模型将每一个动态时间序列看作是少数几个不可观测的公共因子的滞后多项式与相互独立的特殊因子之和。在这个模型中,假设公共因子和特殊因子之问任何时期观测值之间互不相关,公共因子的滞后项之间互不相关,特殊因子之问在任何时期之间和滞后项之间也是互不相关的。后来Chamberlain等(1983)对上述模型的假设条件进行了放松,提出了所谓的”静态近似”动态因子模型,之所以称为”静态”形式的动态因子模型,是因为各个公共因子是没有滞后项的,就象传统的分析横截面数据的因子模型一样,这种形式的因子分析模型暗示了动态数据集具有传统的因子结构。
Forni等(2000)对上述两种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提出了广义动态因子模型。这种模型对上述两种模型的假设条件进一步放松,允许上述”近似静态”模型中序列存在自相关,不同序列也存在相关关系,也允许”精确”模型的特殊因子之间存在着弱相关关系。广义动态因子模型在国外已经得到了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但国内几乎见不到相应的文献。
基于以上文献,笔者发现关于因子分析,或者仅针对某一时间点的截面数据采用传统因子分析,或者针对同一个体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动态因子分析,而关于既包含不同个体又包含不同时间的面板数据的因子分析研究,现有学者涉及。因此,本文将根据中国国情,有针对性地选择反映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集,建立基于不同区域、不同时点的面板数据的面板数据因子分析模型,得出综合能力因子,从而为大中型工业企业利用该模型客观认识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并通过横型比较不同区域企业的差距为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而为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制定更加科学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依据。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腐败与美国各州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来自专家小组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的证据外文翻译资料
- 内蒙古1962 – 2016年时间序列气候变量的变化特征外文翻译资料
- 残差修正法在季节性ARIMA电力需求预测中的应用:以中国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净工资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关系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我国鸡蛋价格波动的深入研究与预测外文翻译资料
- 信赖域与线搜索技术的结合外文翻译资料
- 求解奇异非线性方程组的多点LM方法外文翻译资料
- 具有双线性和非单调发病率的关于两个菌株的流行病模型的全局稳定性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寻找可伸缩的区块链结构: 工作证明与BFT复制外文翻译资料
- 网络营销中潜在成功人士的结构方程建模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