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理工学类 > 统计学 > 正文

基于履历信息的高层次人才特征分析开题报告

 2022-01-07 21:52:34  

全文总字数:2852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流大学的建设必须以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和先导,要想培育出高素质高层次科学人才,首先要拥有高层次人才,在当今经济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世界,谁拥有更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谁就会在竞争激烈的文化教育之林中占据更高的席位。因此,在当今的人才大战与高校之争中,各个地区的高校都纷纷出台人才政策,用各种优厚的条件来吸引人才。

众所周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一直非常迅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地方性高校是我们国家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东部高校近年来也以让人惊讶的速度高速发展,如浙江大学从2009年世界排名247名到2018年上升到87名,进步迅速,广东地区的高校也在迅猛的发展前进。中国不同区域的发展现状显示,高校的进步与高层次人才发展是一个互利共生、相辅相成的过程。然而,随着中国高校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区高校之间逐渐增长的差距和人才资源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逐渐显著,一方面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和高层次人才的快速聚集,另一方面却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的低速增长和以科技人才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缺乏且流失严重。这种地域间科技人才的不平衡是否是我国东、中、西地区间高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仅大量引入科技人才是否能显著拉动区域高校进步?本文通过建立相关模型,运用我国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从而为我国跨区域合理分配科技人才、缩小地区间人才发展差距、出台相关政策导向提供实证支持。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的人才研究开始基于高层次人才履历信息进行分析探索。田瑞强等人依据233名高被引科学家的履历信息,研究了不同因素下各阶段生存风险率的差异以及成长过程中各因子的具体影响效果。牛珩等人以科研人员的履历信息作为数据来源,运用CV分析方法对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进行了特征研究。吴殿廷等人以800多位科学院院士和600多位工程院院士为考察对象,基于他们的履历信息对他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高科技人才成长因素的深层次规律。李卫星通过阐述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校人才引进中人才评价现状,围绕人才评价提的建立进行了思考。李剑等通过对企业高层次人才流失风险评估体系的研究,来提升企业留住核心人才的能力。国内外关于科技人才与地域发展关系的研究较为丰富。孙洁等人分析科技人才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差异,得出不同地区人才之间有差异,且不同地区人才反过来也会对地区造成不同的影响。葛晋等人从借力雄安新区建立区域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加强校企联合建设和教学方式转变、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学以致用理念等角度进行分析,在雄安新区发展中对实现河北高校人才特色发展、高端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李晓慧等人在比较研究苏北高校发展战略和人才引进政策的基础上,总结并研究了苏北高校高水平人才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优化措施。张厚和等人通过对苏州社会经济与人才发展状况及相关性分析,建立苏州市人才综合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将其全面应用。海外华人人才的流动性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与高校发展的作用, 已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我国近年实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即“千人计划”) 是迄今为止最高层次、最有系统的引智计划, 引起了相关学者的重视。陆道坤等人以此为分析对象, 指出我国高校“千人计划”引进人才的若干特点, 提出了改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建议。潮龙起等人对高校高层次海归人才现状及其作用进行研究,根据本课题组对“千人计划”数据库前8批502名获得这一资助的高校海归人才的分析, 得出一系列结论。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根据Elsevier发布的2017年“高被引科学家”中中国名单,收集高被引学者的履历信息,采集主要包括个人信息、教育信息、工作经历、职称、院校名称、学术领域、个人业绩、所获奖励等,把相应信息录入数据库;运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和对应分析模型,对我国高被引学者的学历、年龄等特征进行整体分析与区域分析,分析年龄、学科领域、学历、成长时间、海内外博士经历都对人才的发展的重要影响,并研究不同区域人才差异性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了人才发展的建议。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2017.10.1-2017.11.30 确定论文主题,查阅文献资料,完成文献综述;2017.12.1-2012.12.31 学习论文主题相关的统计模型,收集整理数据;2018.1.1-2018.2.25 完成定量分析实验,并撰写论文初稿;2018.3.1-2018.3.10 完成任务书;2018.3.10-2018.3.20完成开题报告;2018.4.1-2018.4.30 完成外文文献的翻译,对初稿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定稿。2018.5.1-2018.5.30 整理答辩材料,完成答辩PPT,参加答辩。

4. 参考文献

[1]田瑞强,姚长青,袁军鹏,潘云涛,李俊峰.基于履历信息的海外华人高层次人才成长研究:生存风险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3(10):59-67.

[2]牛珩,周建中.基于cv分析方法对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特征研究——以“百人计划”“、长江学者”和“杰出青年”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02):96-102.

[3]吴殿廷,刘超,顾淑丹,张若,蔡春霞.高级科学人才和高级科技人才成长因素的对比分析——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例[j].中国软科学8):,2005(070-7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