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经济学类 > 金融工程 > 正文

中国移动支付风险特征测度及其防范建议研究开题报告

 2022-01-14 21:00:53  

全文总字数:5659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很久以前实物支付时代,买卖双方需要将物品运输到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才能完成支付。等到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交易在空间上可以实现分离,但是由于一般等价物的不利于便携、普及率不高等问题,又给交易带来了诸多麻烦。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移动支付应运而生。移动支付是指在银行与电子商务企业之间建立了一个支付平台,为网上购物提供资金划拨和服务的渠道。在互联网的金融模式下,中国的支付系统将产生以下根本性的变化趋势。目前,支付及清算的过程完全电子化,在现实社会中不再出现纸币现金的流通。

移动支付这一新型的支付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刷卡支付、现金支付具有一些有利的特征,因此移动支付能够迅速发展和应用起来。它逐步替代现金交易、银行卡交易等传统支付,全面渗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现有的移动支付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局限于线上的支付方式,其已经逐步蔓延到了线下,并且正在想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及越来越多的领域进行延伸,进而更好的保证了现有移动支付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知以及理解,让其可以获得一个持续性的发展。但是根据猎网平台发布的《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中的数据显示,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尤其突出。很多新颖的移动支付手段都缺少安全可靠的体系,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风险,这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产生了一定影响。移动支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面临的风险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一个有效安全的移动支付环境不仅仅是移动支付交易双方的强烈需求,也是整个支付行业和社会经济体制的有效保障。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将迎来更加长远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本文对移动支付风险做了较为清晰的解释定位和分类分析。

第二、本文对移动支付过程中的操作风险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办法,并以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为国内移动支付风险控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第三、本文对其他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和优化完善建议,为国内移动支付企业在解决移动支付问题方面树立了新的借鉴标杆。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首先,在移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方面,国内大多文献运用了理论分析法。李真(2015)从信息科技风险、法律风险及第三方支付的衍生风险三个方面来详细分析移动支付的结构性风险,提出要注重用户的权益保护、明确基础性法律框架的构建并且强调了要加强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宁伟康(2018)通过对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公司在采用移动支付系统前应当对风险问题做好充足的防范准备。李忠霞、杨凌云(2018)充分研究了移动支付产业在转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移动支付行业要回归支付本源,把重心从完善监管体系转移到构建安全健康的服务产业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朱世龙(2019)从第三方支付的角度提出逐步规范化市场、金融机构为第三方支付提供发展机遇、加强移动支付的全球化、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等措施来完善移动支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杨忠波(2019)通过研究移动支付中的微信支付的成长路径,分析了微信支付的信用风险、洗钱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的现状及产生原因,提出要通过微信内部与外部行业相结合的手段来降低微信支付的风险几率。

王淑珍(2018)从移动支付视角来分析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支付业务风险,从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赵云辉等人(2018)从安全性和便捷性等方面介绍、对比目前国内外的移动支付技术的特征和应用场景,阐述了各个主流移动支付技术的利弊。迟永慧(2016)对第三方移动支付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建议从国家、行业机构和用户自身三个方面来完善第三方支付。陈晓华(2017)认为移动支付的风险主要集中在政策风险、技术风险、金融法律风险、信誉风险四个方面。单立文(2018)认为移动支付的技术创新和风险防范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其次,在评价风险等级和降低风险管理策略方面,少有文献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法和建立有效模型。叶梦觉、高鋆(2018)通过对移动支付行业的CR4和HHI两种测度指标的分析,对国内未来的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内部状况做出了预测和规划了发展方向。顾海峰等人(2017)设计了涵盖5类一级指标和19项二级指标的第三方移动支付风险评价模型,并以某移动支付平台为样本对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证实该模型的实用性,并且利用该模型对移动支付过程中的风险划分等级。这为我国构建科学完善的移动支付风险评级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赵杰(2018)认为人是安全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他综合考虑了多项因素,在现有的模型基础上构建了改进后的L-P3DR2

另外,有一些作者还认为移动支付中的风险将导致各种移动支付犯罪活动的发生。蒲恩灿(2016)认为二维码收款方式虽然是移动支付更为简便快捷的新方式,但其面临侵犯财产的风险。本文以刑法的角度利用案列分析说明移动支付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商红云(2015)认为面对移动支付过程中的犯罪行为要建立相应的准入机制、设置非法诈骗APP的防火墙和强化相关企业对客户数据安全的保密工作。

国外研究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国外的移动支付的发展历史比较久,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国际上移动支付的发展虽然很可观,各国的发展速度和态势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大局来看,日韩的移动支付技术发展得较为迅速,而欧美的移动支付则发展得较为缓慢,这些都是和各国的政策、国民接受度、生活习性息息相关的。国外的文献主要是从消费者、银行机构、构建风险模型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各个因素对移动支付风险影响。

首先从对消费者角度来看,Xin, Hua, Techatass an asoontorn等(2015)证实了消费者基于移动支付安全系统的可靠性、可信性以及相关服务提供商和供应商的考虑,才决定采用移动支付。Francisco Jose Liebana-Cabanillas等(2014)研究用户性别影响移动支付的选择,并提出了一个全面的理论模型,用于确定影响移动支付用户的外部因素(易于使用方便、可用性、可靠性和风险)来显示用户在考虑是否选择移动支付作为一种贸易行为的心理变化。对此,ZhouT(2014)还认为与用户建立信任桥梁是很重要的,因为移动支付具有感知风险和高度的不确定性。他的研究表明用户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转移将影响用户对移动支付的初步信任,进而还说明了用户的初步信任会影响使用移动支付时的意愿和预期。

其次从银行机构的角度来看,Anorymous(2014)通过研究得出移动支付交易系统中的单位包括用户、支付交易厂商、手机厂商、银行卡发行机构等。在发达国家,消费者和金融机构自身的商业行为将逐渐发生变化,移动支付、移动钱包和移动银行将完全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

最后从构建模型方面来看,Michael D. Williams(2018)基于方差结构构建SEM模型,对技术创新、信任程度和进行移动支付时的服务费用这三个方面进行多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较高的创新水平和信任程度将导致人们更加倾向于采用移动支付,而服务费用的增加将会降低人们使用移动支付的意愿。KimC等在分析移动支付特点时采用了一个以分析移动支付使用者的行为为目的的移动支付模型,说明移动支付具有流动性、便捷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并且通过实验发现用户的感知性是影响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时最严重的因素。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支付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支付也在不断发展,扩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在移动支付过程中,由于网络环境问题和技术不足、法律体系不成熟和移动支付用户的使用不当等因素都使移动支付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风险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论述了移动支付的概念和分类;然后,分析了移动支付的网络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并且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移动支付过程中风险的形成原因;之后,对移动支付风险进行了定量研究,运用VaR模型对移动支付风险损失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和VAR模型;最后,通过分析影响移动支付市场规模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施方案:

(1)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资料

(2)对文献进行综合评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李真.移动支付:结构性风险、法律责任配置与监管路径[j].三峡大学学报.2015(1):77-87

[2]宁伟康.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j].金融经济.2018:202-203

[3]李忠霞 杨凌云.对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思考[j].河北金融.2018(11):16-2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