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类 > 经济学 > 正文

经济增长新常态下我国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实证研究毕业论文

 2021-10-06 13:57:54  

摘 要

本文运用曼奎斯特指数模型测度了2000-2014年我国中部地区的Total productivity factor,且就实证结果实现了解析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在这15年间,我国中部地区的TFP平均下降2.7%。从中部地区六个省来看,除山西省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改善之外,平均增长了4.4%,增长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率的提升;剩余五个省份的TFP都呈现出不同水平的下跌,这当中安徽省平均降低的幅度最大为6.5%,河南省和湖南省的平均下降幅度各自为5.2%、4.4%,江西省和湖北省的下降幅度较为缓和,各自为2.7%、1.5%,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技术进步率在大部分年份均出现下降。本文结尾,对实证检验结果实行总结并提出其中赋予的政策内涵。

关键词技术进步;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

Abstract

Making use of Malmquist index models,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the central China from 2000 to 2014. In addition, it analyzes and decompos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the central China has decreased by an average of 2.7% during the past 15 ye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ix provinces in the central China, only in Shanxi province has the averag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been improved by 4.4%, which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increase of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rat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the other five provinces have shown different degrees of decline, which fell mostly by an average of 6.5% in Anhui province, 5.2% in Henan province, 4.4% in Hunan province,2.7%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1.5% in Hubei province. The declin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these five provinces can be interpreted by the fall of their technological progress rate in most years. Last but not leas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nalysis of the empirical results. Furthermore,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proposed behind the results.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central China,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的基础理论 1

1.1.1 TFP的定义 1

1.1.2 TFP的数学形式 1

1.2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意义 2

1.2.1 现实意义 2

1.2.2 中部崛起 2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3

1.3.1 国内有关研究的综述 3

1.3.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第2章 模型及数据 5

2.1行文结构 5

2.2研究方法 5

2.3实证模型 6

2.3.1 Malmquist指数法简介 6

2.3.2 模型的数学形式 6

2.4数据说明 8

2.4.1 数据选取 8

2.4.2 数据来源 8

2.4.3 数据的统计说明 9

第3章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10

3.1中部地区总体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变动分析 10

3.2中部地区各省平均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 12

3.3中部地区各年份平均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 14

第4章 结论及政策涵义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1

第1章 绪论

1.1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的基础理论

1.1.1 TFP的定义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 TFP)是一个量度要素效率的指数,首要在量度生产效率,它的上升有三个根源: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应。由理论层面出发,这个指标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为了脱离贫困、落后的经济状况而努力发展经济的能力及努力程度的总和,它反映了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的关键作用。最开始明确TFP内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Davis在1954年出版的《生产率核算》这本书,作者提出TFP的计算应包含所有投入要素而不是部分要素。本文对于TFP的定义由经济学家Robert Merton Solow于二十世纪50年代所提出的,也称为索罗残差,是表示所有的生产要素(包含资本、劳动、土地,一般实际计算中略去土地)的投入数量保持不变,但生产仍能增加的那部分数量。大英百科全书中提到,在经济学中,生产率指代的是生产之物与生产所需之物的比率,通常这个比率是平均数的形式,总产出可以根据总投入的分类而归属于不同的目录,例如原材料或者说劳动力(Productivity, in economics, the ratio of what is produced to what is required to produce it. Usually this ratio is in the form of an average, expressing the total output of some category of goods divided by the total input of, say, labour or raw materials),这里的生产率可依据探究时所选择的要素的多少分类成单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中“全”代指其涵盖全部投入要素。在本文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中,我们选取的量度要素效率的指数就选择的是全要素生产率,因为它包含了全部的投入要素,可以全面客观的反映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的关键作用。

1.1.2 TFP的数学形式

理论上讲,在数学形式上,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可表达为:TFP=Y/X,式中Y指代总产出例如国内生产总值,X指代所有投入要素通过加权计算综合后得到的总投入例如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对定义式作对数运算处理后得到如下公式:

接下来,对于上式的双边同时对时间t求导可得:

您需要先支付 5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