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pH敏感的PDAO聚合物载药纳米胶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开题报告
2020-04-13 15:02:5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根据卫生部癌症登记中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12万人,因癌症死亡超过200万人。预计到2020年,我国每年新发的癌症病例将分别高达388万和276万。癌症仍然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癌症一直是一个困扰全世界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由于全球人口不断地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状况不断地加剧,癌症给人类带来的负担日益加重,寻找一种有效的抗癌药物或者治疗方法以彻底攻克癌症,是国内外医学界重要的研究目标。
目前,癌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surgical resection)、药物治疗(medical treatment)和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等。临床应用的抗肿瘤药物很多,且药物治疗是癌症临床治疗的最重要的方法。然而,由于化疗药物是通过直接干扰细胞的代谢或增殖过程而发挥疗效的,因而缺乏选择性,导致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细胞,特别是对增殖旺盛的细胞也会产生较大的杀伤作用,从而产生比较严重的副作用,因而药物治疗特异性差,对人体的正常组织和器官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如多数化疗药物会对人体内的正常组织产生刺激性;某些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和淋巴细胞的分裂;烷化剂常引发恶心呕吐;甲氨蝶呤和5-氟尿嘧啶等会损伤胃粘膜。此外因化疗过程中癌细胞的生物化学过程改变等原因而产生耐药性甚至交叉耐药性。这些都是导致化疗失败的原因。
为了克服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的缺点,药物研究工作者们一方面积极开发更安全有效的新药,同时开发原有的化疗药物新剂型,试图通过新的药物传递系统提高已有化疗药物的疗效的同时降低其毒副作用,由此提出了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新概念,通过纳米给药系统的主动和被动靶向作用,使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浓集,在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的同时减小对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毒副作用,为癌症的药物治疗提供了一条前景广阔的全新途径。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目标
2.1.1 高分子前药
前药的概念自从albert和harper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以后,已经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发展,并且已经成为21世纪药物设计与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前药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靶向性、稳定性,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改善药物水溶性,促进药物长效化等。前药按载体分子量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小分子化合物为载体的前药,简称为小分子前药;一类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载体的前药,简称高分子前药。小分子前药主要改善了药物水溶性或组织、粘膜刺激性等问题,但对于药物靶向性、透膜能力和稳定性等影响药效发挥的因素很难有所改进。高分子前药除了兼具小分子前药的优点外,更有效的弥补了小分子前药的不足,高分子前药可以增加疏水性药物的水溶性,提高其体循环中的稳定性,并且能够改善药物的动力学性质。基于以上优点,高分子前药已成近年来的热门研究领域。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2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第3-5周:完成高分子前药的制备与表征。
第6-10周:完成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c. sun, y. liang, m. zhao, n. hao, l. xu, f. cheng, s. li, j. cao, and b. he, multi-activated polymeric micelles with charge-conversion and ros-controlled drug release for efficient cancer therapy. [j].biomed. nanotechnol. 13, 946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