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含酯基的双子表面活性剂EPA的合成文献综述
2020-06-12 20:22:03
文 献 综 述 表面活性剂简介 凡是溶于水能够显著降低水的表面能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surface active agent,SAA)或表面活性物质。
传统观念上认为,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即使在很低浓度时也能显著降低表(界)面张力的物质。
随着对表面活性剂研究的深入,一般认为只要在较低浓度下能显著改变表(界)面性质或与此相关、由此派生的性质的物质,都可以划归表面活性剂范畴。
1双子表活性剂 双子表面活性剂出现于 20 世纪 70 年代,首先出现并被系统研究的是季铵盐型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
1971 年 Bunton 等[ 1,2]合成了 C16H33Me2N (CH2)nN Me2C16H33#183;2Br-,并用其作为苯亲核取代反应的催化剂。
但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这种双亲水头基和双疏水尾基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才因为其特殊的表面活性和在溶液中的聚集行为再次引起研究领域的关注,开始被系统研究。
通过化学键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一或几乎同一的表面活性剂单体,在亲水头基或靠近亲水头基附近用联接基团将这两亲成份联接在一起,形成的一种表面活性剂称为双子表面活性剂。
双子表面活性剂是近几年开始研究的一种新型 表面活性剂,此类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CMC)值比传统的表面活性剂低1~2个数量级,能 更好地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其水溶液具有特殊的相 行为和流变性[3-6]。
新材料制备、环保、 抗菌、化合物分离等,将在化学生物学、纳米科技、超分子与合成化学的发展中受到重视[7-9]。
2双子表面活性剂分类发展及现状 我国国内的双子表面活性剂研发起步较晚,与国际上的双子活性剂研发进度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具有新型结构的双子表面活性剂更受重视国内对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1999 年福州大学的赵剑曦[10]对国外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做了系统的综述,引起了国内相关研究单位的重视,而由此国内的很多研究小组开始关注并参与到此领域的研究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