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法合成铜酞菁及其应用文献综述
2020-05-22 21:00:20
文 献 综 述 关于酞菁的研究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1907年,Braun和Tcheriac两位科学家于一次实验中不经意间得到了一种蓝色物质,1923年,de Diesbach和von der Weidd 在尝试用邻二溴苯和氰化亚铜作原料制备邻苯二腈时再次得到了这种蓝色物质,1928年,Scottish 染料公司在制造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时候又一次发现了这种蓝色物质,然后便将其分离出来当做一种染料使用。
直到1929年,Linstead课题组才开始对这种蓝色物质的结构进行了测试。
1933年,Linstead教授将其命名为”酞菁(Phthalocyanine)#8217;并测得了它的结构,1935年,Robertson教授进一步证实酞菁的化学结构。
之后人们对酞菁的研究与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在最初的研究中,酞菁主要是被当做颜料和染料使用,用酞菁制成的颜料和染料(蓝色、绿色)着色力高,色光十分鲜艳,而且很稳定,对环境也友好,是当时其它己知的化合物所不能比拟的。
酞菁颜料、染料被广泛应用于印刷塑料、涂料、橡胶、油墨、皮革、纺织品以及食品当中,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合成出约五千多种酞菁类化合物,其用途由早期的有机颜料和染料扩展到许多其他领域,如光电,激光染料,化学传感器,电致变色,液晶,光存储和光动力治疗用的光敏剂等。
酞菁与偶氮、花酰胺、方酸、花菁等染料一起被认为是当今几类非常重要的功能性染料,随着人们对酞菁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其应用范围必然会越来越广。
酞菁是一类具有18共轭π电子的有机化合物(如图 1.1 所示),通过四个异吲哚单元环合而成,每个异吲哚通过 1,3 位置的氮原子相互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具有芳香性的共轭大环,具有易于修饰且高度共轭的结构,四个苯环很少变形,电子密度分布均匀,且 C-N 键的长度几乎相等。
酞菁在光、热、酸和碱性溶剂中极其稳定,同时酞菁也具有类似卟啉一样的生物活性,空心酞菁的分子结构一开始是由 Linstead 等确定的,由于含有 4个异吲哚啉环并且具有四氮卟吩的结构,其学名称作四苯并四氮卟吩。
酞菁分子中所含的两个异吲哚啉环上的氮原子(-N=)呈碱性,可以作为与金属络合时的配体。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用于甲醇制烯烃反应的SAPO-34/ZSM-5复合催化剂的原位水热结晶合成外文翻译资料
- 硫化氢在活体的化学发光探针成像外文翻译资料
- 全色发射型ESIPT荧光团对某些酸及其共轭碱负离子识别的颜色变化外文翻译资料
- 一种用于成像神经元细胞和海马组织中NMDA受体附近内源性ONOO-的双光子荧光探针外文翻译资料
- 表面功能化的Ui0-66/pebax基超薄复合中控纤维气体分离膜外文翻译资料
- 金属有机框架中的可逆调节对本二酚/醌反应:固态固定化分子开关外文翻译资料
- 二维MXene薄片的尺寸相关物理和电化学性质外文翻译资料
- 将制甲烷的Co催化剂转化为产甲醇的In@Co催化剂外文翻译资料
- MXene分子筛膜用于高效气体分离外文翻译资料
- 模板导向合成具有排列通道和增强药物有效荷载的立方环糊精聚合物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