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法学类 > 法学 > 正文

论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完善开题报告

 2020-03-28 12:11:2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研究背景及目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指出,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但是,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劳动关系矛盾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艰巨繁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就业歧视现象也愈演愈烈,并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随着大众权利意识的逐步觉醒,就业歧视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反就业歧视立法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当代中国反就业歧视法起源于1994 年颁布的《劳动法》,其中第一次明确了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并相应禁止就业歧视。相比之下,2007年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并施行了《就业促进法》,设专章规定“公平就业”,并赋予歧视受害者以诉权,推进了我国反就业歧视的立法进程。这表明政府已决心通过立法反对就业歧视,但此法仍存在诸多不足并亟须改进。且自《就业促进法》实施以来,就业歧视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不仅严重阻碍了积极就业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也使我国确立的就业目标难以实现。因此,从促进充分就业的目标出发,立法反就业歧视是新时期全面促进就业、解决失业问题不可或缺的基本法律机制。2016年全国人大会上,我国学者罗和安专门提交了关于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的议案以及70余位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通过充分调研论证及研究起草的《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2017年全国两会,罗和安继续提请全国人大法工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领导高度重视,呼吁尽快组织、推动《反就业歧视法》的制定工作,制定出一部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反就业歧视基本法,切实保障劳动者遭受就业歧视后能够获得有效救济。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基本内容和目标:

本文旨在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就业歧视理论和相关调查结论,厘清就业歧视研究过程的主要概念,认清我国就业歧视现状,再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实际现状,对比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构建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更好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公平就业。

撰写纲要如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2018.01.01-01.15,选题申报与审核,学生选题、确定指导教师并下达任务书;

(2)2018.01.16-03.05,开题报告撰写、修改、提交给指导老师;

(3)2018.03.06-03.12,分小组开题答辩,开题报告修改、定稿并提交;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201503

[2] 刘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03

[3] 《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195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