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品格证据的运用研究开题报告
2021-12-12 14:13:4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的:品格证据是指有关证明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的,和在一定的社区范围之内的公众对该个体的名声、声誉和道德方面的评价的证据。本文分析品格证据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运用的相关依据、现状与不足,分析相关法律法规,借鉴国外理论,提出完善法律体系、统一取证主体、全方位取证、明确品格证据在审查程序中的运用等建议。
研究意义:品格证据运用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当中,对全面了解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前因后果,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它对刑罚的正确适用,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品格证据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运用,还具有规范化的指导意义,它能更好地发挥品格证据的特殊证明功效,促进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人权保障与教育改造,使之达到既能教育、挽救未成年犯罪人,又能更好地预防其犯罪的目的。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品格证据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现行法律中也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我国学者吴用、赵衡、彭巍翔等人分别从控方、辩方以及中立的第三方三个角度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品格证据的运用现状以及完善进行研究。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1、品格证据概述
1.1品格证据的概念与特征
1.2品格证据的证明内容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行方案:通过查阅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国际公约以及著名学者的书籍、论文等资料,了解了品格证据的定义、未成年人品格证据目前的运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未成年人品格证据制度的建议。
进度:2015年12月,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并开始收集资料;
2016年1月,完成开题报告,并开始撰写提纲;
4. 参考文献
[1]郑艳,金川.青少年罪犯权利的救济制度分析[J].中国司法,2006,(2).
[2]赵丛萍.未成年人品格证据制度的现状与完善[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5).
[3]冯卫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前调查制度探讨[J].未成年人犯罪问题,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