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信息科学 > 正文

地形对天山典型区消融期雪情变化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2020-05-05 17:28:52  

除多等(2015)在这篇论文中以对青藏高原积雪为作为冰冻圈最为活跃和敏感的因子备受人们关注,分析指出了一些结论:近三十年青藏高原的积雪数减少,且这种情况近几年更加严重,大部分地区的积雪呈现减少趋势,高原平均年降雪量变化很大,但是由于西藏地区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结论还不是特别的准确,需要后续的更多的研究,探讨导致积雪减少的因子是什么。

李海生等(2016)以祁连山不同海拔梯度下青海云杉林积雪的消融情况,通过野外实测降雪量、积雪深度、空气温度、土壤温度、郁闭度等指标,研究了积雪深度与他们的关系,并得出了以下的结论:积雪消融随土壤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积雪密度、降雪量、积雪厚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这是探讨了土壤温度这一因子对积雪的影响。

张文博(2012)利用MODIS每日积雪产品数据和地面观测资料,探讨天山典型区积雪分布的差异,得出了以下的结论:在积雪时段的不同阶段存在差异,不同高度带的积雪初日和积雪终日不同,且变化有规律,并且随着坡度的增加,积雪初日增加,积雪终日减少,这探讨了高度带对积雪因子的影响。

陆恒(2011)利用Snow Fork雪特性分析仪测量的天山积雪雪崩站分析了季节性积雪稳定期内积雪垂直剖面密度的变化特征及其随降雪沉积时间和雪层深度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不同深度雪层密度随深度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裴欢等(2006)分析积雪的分布及其变化可为防洪抗灾提供决策依据,同时精确的流域积雪制图和雪盖消融曲线可为融雪径流的模拟提供参数,结果表明在某些海拔高度带积雪变化与气温降水相关性很好,这对本次设计有很大的意义。

仇家琪(1996)着重分析了天山西部、中部和玛纳斯河流域积雪状况,表明西部和中部积雪时间变化特征相似,但是中部积雪面积和雪量小于西部并且月平均最大覆盖率出现时间随海拔而增大,这对天山的遥感研究意义重大。

林金堂(2012)研究了新疆玛纳斯河山区雪盖的年内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不同高程带则差异明显。

从年内波动情况来看,低海拔地区年内波动幅度最大,随着海拔上升,波动幅度逐渐减小;各坡度和坡向区域雪盖的年内变化与所在高程带的总体情况基本相似,说明坡度和坡向对雪盖分布的影响是在高程影响的基础上产生的。

白淑英等(2012)通过GIS空间分析及地统计分析功能,系统分析了博斯腾湖流域雪盖、雪深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雪深最大值受海拔影响有明显的陡坎效应.同一高程段雪深的变幅反应坡向对雪深的影响,变幅越宽坡向影响越大.并且变幅也有先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移动,然后再同到低海拔的特点.本研究对了解该研究区积雪特性的研究有很大作用,这表明了海拔与坡向对雪深的影响,可最为影响因子进行考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