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信息科学 > 正文

卫星热红外遥感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0-04-14 17:20:03  

1.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重大地震灾害往往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巨大财产损失和深远社会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都呈上升趋势,而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易造成道路、河流阻断,给应急救灾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近年伴随着遥感技术发展并且用于地震灾情研究,地震前热红外异常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并且在地震领域获得了广泛运用。从近年发生的数次大地震灾害的灾前热红外异常来看,热红外遥感对监测地震起到越来越大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1.2研究意义

①学术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遥感技术越来越发达,卫星数据资源不断丰富,基于此技术对大范围地面的探测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并且该项技术还可以运用到到生活、科技、社会的各个方面。地震灾害是破坏性极大的,地震往往具有不确定性、破坏性极大、人员伤亡大、灾后重建困难等特点,若能对地震发生进行有效的预测,那么便能及时避险,减少很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②现实意义

近十年来,国家启动三级或以上救灾应急响应的重大地震灾害有 6 次,具体包括 2008 年四川汶川地震、2010 年青海玉树地震、2013 年四川芦山地

震、2014 年云南鲁甸地震、2015 年尼泊尔地震波及西藏灾区和 2017 年四川九寨沟地震。一方面:地震之后及时准确掌握人口、房屋、基础设施等受灾信息和滑坡、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发生情况是开展应急救援、救助和综合评估的基础和依据。重大地震灾害具有影响面广、破坏力强、灾情复杂等特点,道路中断情况时有发生,单靠地面人员调查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面获取灾情信息,而卫星遥感具有对地震灾区进行大范围、多尺度、动态综合观测且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等优势,而另一方面:研究结果表明中强以上地震临震时,断裂活动加

剧,释放的气体、热量通常会引起发震区一定程度的热红外异常,出现较大面积的持续增温,不同地区增温幅度不同,与其他地震前兆手段相比,热红外遥感具有面信息及可观测无人到达区的独特优势,深入研究这些异常的特征及变化规律,积累震例资料,是地震预测探索的一种重要手段。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地震预测仍然是尚未解决的世界性难题,自 20 世纪 60 年代各国地震学家相继开展了各种手段的地震前兆研究,但地面定点观测手段无法获取大面积的动态、连续地震前兆场信息,最早在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学者利用 NOAA 卫星亮度温度数据,在中亚及东地中海地区许多中强地震前发现大面积热红外异常现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