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空间分析建模方法与实践毕业论文
2022-01-06 22:17:13
论文总字数:15728字
摘 要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耕地问题和社会发展之间的问题难以调和,严重影响着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资源利用情况。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资源对于我国十分重要,耕地资源的质量极大的影响着农业生产。科学的进行耕地资源评价,有助于:一、全面掌握耕地质量情况,保证耕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二、建立健全耕地资源评价体系,对于耕地质量的各个维度进行保护。
本文主要以浙江省宁波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宁波市的高程数据、土地利用图、土壤类型图、居民点数据作为实验数据,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模型,运行模型和对运行结果进行重分类,形成了耕地质量分布图。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介绍对象包括:
(1)空间分析建模的定义、基本方法,空间分析建模的三种建模形式、三种建模方式的相互关联,以及空间分析建模的体系结构。
(2)耕地质量评价过程中的常用工具箱、工具,常用数据,以及数据库的建立流程。
(3)耕地质量评价各个模型的建模流程、数据重分类标准、数据加权叠加标准。
关键词:耕地质量 空间分析建模 建模流程 重分类 加权叠加
Application of Spatical Analysis Modeling in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Evaluation
Abstract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is helpful to grasp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n an all-round way and ensure the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Second,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and realize the multi-dimensional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This paper mainly takes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area, uses Ningbo City's elevation data, land use map.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include:
(1) The definition of spatial analysis modeling, the basic method, the three modeling forms of spatial analysis modeling, the correlation of the three modeling methods, and the architecture of spatial analysis modeling.
(2) Common tool boxes, tools, commonly used data and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a database in the process of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3) Modeling process, data re-classification criteria and data weighted superposition criteria for each model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evaluation.
Key Words: Land quality ;spatial analysis ;modeling process; re-classification ;weighted superposition
目 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资源现状概述
1.1.2耕地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及研究方向
1.1.3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1.1.4空间分析建模的前景、可行性及优势
1.2 研究内容与途径
1.2.1研究内容
1.2.2研究途径
1.3 论文的架构
第二章 空间分析建模概述
2.1 空间分析
2.2 空间分析建模及三种建模方式
2.2.1空间分析建模与模块
2.2.2图解建模
2.2.3基于脚本的建模
2.2.4基于二次开发的建模
2.2.5三种建模方式的相互关联
2.3 空间分析建模的内在层面
- 研究区域数据处理与数据库的建立
3.1 ArcToolbox概述
3.2 耕地质量评价中常用的工具
3.3耕地质量评价中的数据
3.3.1高程数据
3.3.2居民点数据
3.3.3土壤质地图
3.3.4土壤厚度图
3.3.5土壤有机质分布图
3.3.6土壤酸碱度分布图
3.4 西安80坐标系
3.5 数据库的建立
3.5.1地理数据库概述
3.5.2 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添加
第四章 耕地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与运行
4.1 基于重分类的土壤pH值评价模型
4.1.1pH值评价模型的建立
4.1.2运行pH值评价模型
4.2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厚度的栅格—矢量转换模型
4.2.1栅格—矢量转换模型的建立与运行
4.2.2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厚度分布图的重分类
4.3村庄居民点的距离分布模型
4.3.1距离分布模型的建立与运行
4.3.2居民点距离分布图的重分类
4.4基于纠正后坡度模型的地形图模型
4.4.1坡度模型的建立与运行
4.4.2反地形模型的建立与运行
4.4.3基于纠正后坡度模型的地形图模型的建立与运行
4.4.4地形分布图的重分类
4.5基于加权叠加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模型
4.5.1基于加权叠加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与运行
4.5.2耕地质量分布图的重分类
第五章 分析成果的考核与对于本方法的看法
5.1 分析成果的考核
5.2 对于本方法的看法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资源现状概述
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第三级阶梯,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平坦的地形造就了长三角地区适合商品粮生产的得天独厚的广阔耕地面积,是我国几大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同时,受改革开放的影响,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社会发展最全面的地区之一。
虽然长江三角洲虽然资源禀赋优秀,但由于长三角地区不断地招商引资,很大程度地影响了该地区的耕地资源与环境,后备资源愈加匮乏,非农业化占用需求日渐攀升,这严重影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耕地资源利用情况。
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572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