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信息科学 > 正文

武汉市大气颗粒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开题报告

 2021-03-10 23:39:1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大气的组成直接决定着人类的健康和地球环境的质量。降尘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大气污染的程度, 其沉降量、化学组成及各成分的含量反映了大气的质量。许多学者[2,3]对大气降尘颗粒物中的污染物元素形态及含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收集降尘可进行物质的成分分析, 判断颗粒粒子的来源, 为确定起尘源区提供有效信息[12]。因此, 大气降尘的监测对研究全球气候及环境变化的意义重大。大气降尘颗粒中的不同成分对地表系统产生不同影响, 并被认为是地表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的重要输入来源。pm2.5是主要空气污染物, 对空气污染指数起重要影响,列为我国各地环境部门常规必测项目。pm2.5不仅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13],而且气溶胶作为大气中水汽重要的凝结核,它们在大气中含量的变化直接导致能见度乃至雾和云量的变化。据现状评估, 我国多数地区, pm2.5均在超标之列, 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最突出的问题之一[12]。大气颗粒物特征调查研究是其污染成因分析的基础。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能源消耗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李名升等,2013),空气污染逐渐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pm2.5作为当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会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王占山等,2015),是改善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瓶颈之一(曹军骥,2014)。

国内外学者运用采样检测(蒋靖坤等,2014)、高精度实时测量(grover et al.,2006)、遥感探测(李倩等,2013)等方法,围绕 pm2.5污染特征(理化特征、源解析、形成过程、影响因素、时空分布等)(吴健生等,2015)759-766、演变机理(跨区域传输、预测与模拟等)(薛文博等,2014)、环境健康气候效应(雾霾、大气能见度、降雨、健康风险评价等)(曹军骥,2014)前言、管理与控制(白韫雯等,2013)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 pm2.5研究体系。然而,从研究区域来看,目前国内对 pm2.5污染的研究,聚焦于京津冀(刘俊等,2014)、珠三角(徐伟嘉,2014)以及上海(吕森林等,2007)、重庆(吴健生等,201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基本内容:

采用武汉市地面空气质量11个监测站数据,分析武汉市大气颗粒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颗粒物浓度时空变化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武汉市大气颗粒污染物现状,各个污染物比重及其成因,为改善武汉市的大气环境提出优化建议。主要的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构建武汉市大气颗粒污染物分布专题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 2016.12.6-2016.12.9,学院教学办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里设置教师指导专业、学生人数、进度安排;

2. 2016.12.10-2016.12.22,指导教师拟定题目并将选题录入毕业设计管理系统;

3. 2016.12.23-2016.12.28,系(教研室)、学院对选题进行审查和调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liu chao,henderson barron h,wang dongfang,yang xinyuan,peng zhong-ren. a land use regression application into assessing spatial variation of intra-urba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and nitrogen dioxide (no2) concentrations in city of shanghai, china.[j].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6,565:.

[2]liu xiaojun,zhu hui,hu yongxin,feng sha,chu yuanyuan,wu yanyan,wang chiyu,zhang yuxuan,yuan zhaokang,lu yuanan. public's health risk awareness on urban air pollution in chinese megacities: the cases of shanghai, wuhan and nancha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16,13(9):.

[3]zhang yang,shen jing,ding feng,li yu,he li.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driven by human impacts.[j].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6,57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