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酸钙对硅酸盐水泥水化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0-06-07 21:29:36
文献综述 前言 水泥在没有使用前是粉状的,具有较强的水硬性的无机胶凝的材料,一般的情况下,使用时加水,进行均匀的搅拌,能够在水中硬化,在此期间为了更好的达到施工的目的,根据施工的强度加入相应的沙石等材料最大限度的增强凝结后的强度。
水泥应用广泛,在我们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水利工程的建设中,道路桥梁等等方方面面都能看到水泥的身影,一直以来在我国建设事业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关于纳米技术的最初设想起源于1959年,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8226;费曼在其演讲中首次提出了关于纳米技术的设想,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开始了对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研究,纳米材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受到了各界研究人士的广泛关注,被誉为”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材料”。
1994年首届关于世界纳米材料和涂层的商业会议于美国举行,1997年西欧一些国家相继在纳米技术的开发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2001年,第一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和应用的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上就纳米材料的产业化及其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加速了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纳米技术已在医学、航空航天、电子、生物等很多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价值。
硅酸盐水泥,国际上统称波特兰水泥,其主要的矿物成分有:硅酸二钙、硅酸三钙、铁铝酸四钙、铝酸三钙。
其中硅酸三钙能够决定四周内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硅酸二钙要在四周内才发挥其强度作用,一年左右才能够达到硅酸三钙四周内发挥的强度;铝酸三钙的强度发挥的比较快,其强度较低,在1~3天内或再长一点时间内发挥强度作用;而铁铝酸四钙强度发挥的比较快,对硅酸盐水泥强度的贡献小[1][2]。
一、硅酸盐水泥水化及影响因素 1.水化理论 水化理论主要是在硅酸盐水泥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后,形成能够粘结砂、碎石料等可塑性的浆体,凝结硬化后可以变成石状体,且具备一定的强度。
水泥的凝结和硬化,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水泥加水拌和后,水泥颗粒被水所包围,表面的矿物质成分很快与水发生水化和水解作用,水溶液也逐渐成为一种凝胶体,同时产生一定的热量,即俗称的水化热。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利用污泥和低质粉煤灰制备高强度陶粒外文翻译资料
- 注蒸汽井中硅含量对水泥石抗压强度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碳纳米管和二氧化锰纳米粒子修饰的少层石墨烯在高性能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外文翻译资料
- 高能MnO2纳米线/石墨烯和石墨烯不对称电化学电容器外文翻译资料
- 影响立式辊磨机性能的操作参数外文翻译资料
- 水泥行业立式辊磨机及其性能参数研究进展外文翻译资料
- 立式辊磨机遇滚磨机基于能量的比较外文翻译资料
- 一种工作在500℃以下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铌和钽共掺杂钙钛矿阴极外文翻译资料
- 层状钙钛矿A位缺陷的理解: 促进质子陶瓷电化学电池水氧化和氧还原的双反应动力学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细菌纤维素/木质素的柔性高石墨化碳气凝胶: 无催化剂合成及其在储能装置中的应用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