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联凝胶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电致变色器件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0-04-15 21:41:13
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c(EC))是指材料在电化学诱导的氧化还原状态发生可逆颜色变化的现象,电致变色现象主要表现为颜色在透明和有色状态之间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就是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具有高对比度(△T%)、着色效率(CE)、循环寿命和快速响应时间,功率消耗低、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可应用于防眩镜,智能窗、电子纸和OLED等。由于电致变色器件在低压偏压下具有快速响应和大光学调制等特性,在节能方面也受到广泛关注。总之,电致变色材料不仅安全环保健康,在节约能源的同时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电解质作为两个电极之间的界面层,在电致变色器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解质材料主要可分为三类:液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和凝胶电解质。液态电解质常使用挥发性的有机溶液作为溶剂,溶剂易挥发,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泄漏。固态电解质虽然不会发生电解液泄漏等问题,但固态电解质存在导电能力差、界面电荷转移电阻高等问题。因此,液态和固态电解质在电致变色的应用中均受到限制。
凝胶电解质又称为半固体状电解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有效避免溶液泄漏问题,弥补液态和固态电解质的缺陷。在传统化学交联的凝胶电解质中,聚乙二醇(PEG)、聚环氧乙烷(PEO)、聚丙烯腈(PA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偏氟乙烯(PVC)、聚偏氟二乙烯(PVdF)等都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且已有研究者将凝胶电解质应用于电致变色器件中。Jianping Zhou等以碳酸丙烯酯(PC)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了基于聚(丙二醇)双(2-氨基丙基醚)(2-APPG)和3-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ICS)的混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具有高离子电导率、良好的热稳定性以及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John MarcC 等合成了负载有3-IPTES官能化ZrO2纳米粒子的PVdF-HFP,发现掺入ZrO2纳米粒子会影响电解质的离子导电率、光学透射率等性能,可应用于电致变色的智能窗。
离子交联凝胶是一种新型的物理交联凝胶,它以聚合物链上的正负离子基团之间的静电引力形成离子交联键,其物理交联三维网络的电荷密度高且分布均匀,具有类似于共价键交联凝胶的稳定的网络结构。与传统的化学交联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相比,离子交联的聚合物凝胶体系能提供更宽松的三维网络和更大的空隙,网络中的阴、阳离子更容易扩散,具有较高的离子传导性。
本项目拟采用自由基聚合制备一种新型的离子交联的凝胶电解质,并分析凝胶电解质的凝胶化转变温度等凝胶性能及其低温下的性能。由氧化钨薄膜、凝胶解质和氧化镍薄膜通过多夹层的方式组装得到电致变色器件。研究离子凝胶电解质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电导率、电化学窗口、热稳定性等,探讨离子缔合物、引发剂等对电致变色器件的离子传输层的影响。
{title}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2.1 基本内容
材料制备:用LiClO4、PC和DMF的混合溶液作为液体电解质。以DEAM,AA,AAm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离子交联的凝胶电解质。
材料表征: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DSC、XRD等方法研究离子交联凝胶的凝胶化转变温度等凝胶性能及其低温下的性能;研究离子凝胶电解质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电导率、电化学窗口、热稳定性等,探讨离子缔合物、引发剂等对电致变色器件的离子传输层的影响。
2.2 研究目标
设计并制备一种新型的离子交联凝胶,研究离子交联凝胶的凝胶性能,探讨离子缔合物、引发剂等对电致变色器件的离子传输层的影响,研究离子交联的凝胶电解质在电致变色器件上的应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在200至300℃的温度下纤维素的水热降解外文翻译资料
- 对O-酰基肟光敏交联剂和丙烯酸丁酯组成的压敏胶一系列光聚合与光降解过程的直接流变学测量外文翻译资料
- 热和紫外线诱导的环氧/环氧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制备及其性能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光敏可逆固液转换的可调光聚合物胶粘剂外文翻译资料
- 氢氧化物-催化键中近红外吸收的时间演化外文翻译资料
- 利用糖辅助机械力化学剥离技术一步法制备功能化氮化硼纳米片外文翻译资料
- 用于热管理的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超高热导率的兼容多功能氮化硼纳米片/聚合物薄膜外文翻译资料
- 油水分离材料用凹土棒复合微球的制备与表征油水分离材料用凹土棒复合微球的制备与表征外文翻译资料
- 单轴拉伸聚乙烯/氮化硼纳米复合薄膜金属状热导率外文翻译资料
- 高导热硅弹性体掺杂石墨烯纳米片和低共熔液体金属合金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