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职业技能实训基地3#公寓楼文献综述
2020-05-20 21:09:57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
文 献 综 述 关键词:框架结构、混凝土、毕业设计 引言: 框架结构[18]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等材料砌筑或装配而成。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坏数量多,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浪费人力,施工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不适宜建造高层建筑。 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学生公寓是每一位在校学生生活、学习、相互交流的主要场所,是透视一个学校文明程度和一个集体精神风貌的窗口,如何提供一个良好的学生公寓环境,对学校和同学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学生公寓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影响着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进程,也直接关系到在校学生的切身利益、正常的教学秩序和高校的稳定。 此次学生公寓设计的建造地是在株洲市湖南工业大学,地处市区,临街,交通便利,同样也造成了一个比较吵杂的环境,所以此次设计也需充分考虑隔声的设计,同时,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生活行为规律合理进行功能分区,流线组织明确便捷,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管理方便,各单元互不干扰,各个房间采光通风良好,并解决好学生的晒衣问题。适当运用现代建筑造型手段和建筑构图规律,创造新颖,活泼,有现代感的建筑形象。高校建筑经费紧张,应选取经济合理的建筑形式与结构形式,争取在有限的资金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公寓的功能要求和舒适要求。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类建筑从使用功能、平面组合到建筑体型也都有很大发展,许多新型和高强度建筑材料的不断出现,结构理论、计算技术以及工业化施工的进一步发展,也都给建筑设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物质技术条件,为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型建筑,展现了广阔的前景。人性化,简洁化的将成为实用主义的潮流。我也将以这个为本次设计的主要风格。 根据建筑设计和结构承重方面的要求,以及场地地质条件、现场材料供应和施工技术条件等,合理进行结构选型和结构布置。确定整体结构方案、统一构件编号及各构件的定位尺寸,绘制出结构布置图。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层数较低(一般在六层以下)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设置地圈梁,不必进行天然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楼梯梁应承重在柱上, 不得支承在填充墙上。建筑防火设计是高层建筑设计中极重要的环节,应从总体规划至单体设计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及其它有关规范要求。施工中应对节点施工充分重视, 采取措施, 确保节点施工质量,采用柱和梁板两次施工方案。对于在可能遭遇意外荷载和作用下的结构连续性倒塌, 其安全要求和设计性能目标很难在规范中明确表述, 这首先涉及到结构体系和结构方案的合理性, 在此基础上, 关键构件及其安全储备、结构构件的连续性、结构分区、构件连接构造、细部配筋构造、对结构冗余度的理解和把握、结构构件的延性等, 综合考虑并利用结构知识和结构设计原理结构设计部分包括计算确定荷载,同时进行荷载分析、内力计算,进行最终结图的绘制,结构计算采用部分手算部分电算。 1、建筑部分【7】【8】【9】 平面设计 建筑平面设计主要有建筑物中各个使用部分的设计和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建筑物的使用部分,主要体现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因此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是确定其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其中包括: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所需占用的空间;人在该空间中进行相关活动所需的面积(包括使用活动及进行室内交通的面积)。建筑物的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尺寸和形状的确定,可以根据以下方面进行考虑:(1)满足使用高峰时段人流、货流通过所需占用的安全尺度;(2)符合紧急情况下规范所规定的疏散要求;(3)方便各使用空间之间的联系;(4)满足采光、通风等方面的需要。 建筑物的平面组合方式有串联式组合、并联式组合、混合式组合,本人的设计将采用并联式组合方式。 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设计偏重于对建筑物的各个立面以及其外表面上所有的构件,例如门窗、雨篷、遮阳、暴露的梁、柱等等的形式、比例关系和表面的装饰效果等进行仔细的推敲。在设计时,通常是先绘制出建筑物各个立面的基本轮廓,再进一步推敲各个立面的总体尺度比例的同时,综合考虑立面之间的相互协调,特别是相邻立面之间的连续关系,并且对立面上的各个细部,特别是门窗的大小、比例、位置,以及各种突出物的形状等进行必要的调整。由于立面的效果更多地表现为二维的构图关系,因此要特别注意以下一些方面:(1)注重尺度和比例的协调性(2)掌握节奏的变化和韵律感(3)掌握虚实的对比和变化(4)注意材料的色彩和质感。 剖面设计 建筑物剖面设计有分层式组合、分段式组合。分层式组合是指将使用功能联系紧密而且高度一样的空间组合在同一层。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每层的层高,不会因为层间个别空间的突出高度而影响到该层的层高。这样做同时还有利于总体结构的布置和楼梯等垂直交通部分的处理。分层组合既方便了使用,又明确了结构的布置,是常见的剖面组合方式。因此本人的剖面设计将采用分层式组合进行设计。 大样图设计 大样图通常是在建筑的平、立、剖面图上,通过引出放大或进一步剖切放大节点的方法,将细部用详图表达清楚。除了构件形状和必要的图例外,构造详图中还应该标明相关的尺寸以及所用的材料、级配、厚度和做法。 部分要求 要先对建筑外观、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层高和室内净高进行设计; 然后对局部进行设计,如地下室墙身、楼地面、顶棚、屋面、楼面、坡面及楼梯位置,消防要求等进行设计。各部分都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最后要明确框架结构的抗震级数,采用规则结构以利于房屋抗震,按照”三统一”的原则,确定柱网尺寸,确定材料及截面尺寸,以及基础的选定。 2、结构部分【10】【11】 结构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结构方案阶段、结构计算阶段 。其中结构方案阶段的内容是: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设防裂度,建筑的高度和楼层的层数以及建筑场地的类别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在确定了结构的形式之后,就需要根据不同结构形式的要求和特点来布置结构的受力构件和承重体系。 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选型、结构布置、确定计算简图、选择合理简单的计算方法进行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荷载效应组合、截面配筋设计(计算、构造)、绘施工图。 根据建筑物高度及使用要求确定结构形式,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有:混合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一般剪力墙结构、筒体剪力墙结构、筒中筒剪力墙结构)等。此处选框架结构。 进行框架结构布置的主要工作是合理地确定梁、柱的位置及跨度。其基本原则是:①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内廊式、等跨、不等跨式);②满足建筑平面的要求;③结构受力合理,即使各构件跨度合理、内力分布均衡;④施工方便,使构件的种类尽可能的少,即同类构件跨度相同、内力相近。 根据结构布置形式,确定空间框架能否简化成平面框架。当结构布置规则、荷载分布均匀时,可将空间框架简化成平面框架进行内力计算。要计算出框架结构中梁柱内力,必须首先确定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跨度、层高、荷载、节点弯矩分配系数)。 在计算各项荷载作用效应(内力)时,一般按标准值进行计算,以便于后面荷载效应的组合。框架结构一般承担的荷载主要有恒载、使用活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恒载、使用活荷载一般为竖向作用,风荷载、地震作用则为横向,较规则的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侧向位移很小,可忽略,因此求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可采用弯矩分配法进行简化计算。水平方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可采用D值法进行简化计算,风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高度按均布水平力考虑,地震作用下按倒三角分布水平力考虑。 框架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确定后,必须找出各构件制截面及其最不利内力组合。 根据组合后的内力对各构件进行截面设计。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上部结构类型及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和当地的施工技术水平及材料供应情况确定基础的形式,材料强度等级,一般有浅基础和深基础;基础底面积的确定及地基承载力验算;基础内力计算及配筋计算,需要考虑必要的构造措施。 结构设计的成果体现在绘制的结构施工图上,该图纸是结构工程师的语言,是直接面对施工现场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应该按照一定的规范绘制。建筑结构设计是个系统的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参考文献 [1] 苏J01-2005.施工说明[S]. [2] 苏J9503-J04-2005.屋面建筑构造、阳台、楼梯、卫生间、洗手池[S]. [3] 苏J9508.室外工程[S]. [4] 苏J05-2005.楼梯[S]. [5] 苏J11-2006.铝合金门、窗[S]. [6] 苏J09-2005.轻质隔墙、墙身、楼地面变形缝[S]. [7] 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编.建筑设计资料集(8)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8] 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编.建筑设计资料集(9)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9] 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编委会编. 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上、下)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0] 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11]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12]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13] 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14]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15] JGJ94#8212;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16] 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S]. [17] GB50178-93.建筑气候区划标准[S]. [18] 徐秀丽、韩丽婷主编.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19] 刘立新,叶燕华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第二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0] 白国良,王毅红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1] 相关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