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艺术设计学 > 正文

后期戈雅的表现主义倾向研究毕业论文

 2020-02-15 23:48:11  

摘 要

戈雅的早期风格更偏向古典主义巴洛克式风格,而后期的黑色绘画系列则更偏向表现主义。其艺术生涯中个人风格转变的过程,正好也与整个西方艺术史风格转变的过程相吻合,对其艺术风格的研究,对整个西方艺术史表现主义发展时期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本文通过对戈雅艺术创作时期的时代分析,以及通过前后作品风格的对比分析,以及不同时期艺术家作品风格的对比分析。来比较研究得出戈雅后期绘画作品的表现主义以及发展来源以及传承。

关键词:戈雅;黑色绘画;表现主义

Abstract

Goya's early style is more classical baroque style, and the later black painting series is more expressionistic. The process of his personal style change in his art career coincides with that of the whole western art history. The study of his art styl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xpressionism in the whole western art hist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eriod of goya's artistic creation, the style of his works before and after, and the style of his works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order to compare and study goya later painting works of expressionism and development sources and inheritance.

Key Words:Goya;Black painting;Expressionism;

第1章 绪论

表现主义指的是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主要用以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

戈雅的经历了西班牙皇室的专制,疯狂的宗教氛围以及残酷的战争,古典艺术宁静祥和的绘画语言已经无法传达出艺术家内心强烈的,痛苦的情感。尤其在因为疾病失去听觉之后,垂暮的戈雅备感孤独。他虽然出身平民,但是对于启蒙思想的接受程度却异常之高。然而碍于宫廷画师的身份,让他无法直接袒露对于启蒙思想的热爱。而到了晚年,启蒙运动的起源地法国,竟然入侵了祖国,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掠夺。种种矛盾与冲突,导致戈雅的晚年压抑无比,所有无法化解的苦闷与积郁,最终都化为作品挥洒在了小屋的墙壁上。

1.1选题原因

戈雅是一位在艺术史中地位被低估的艺术家,其一生没有创立任何画派,但是其画风也直接影响了马奈,毕加索,培根等现代主义的画家。可以说是变现主义在艺术史中萌芽的一个重要节点,具有重要的研究的意义。并且当代变现主义风格的艺术作品数量繁多且质量良莠不齐,如何辨别和赏析具有价值的表现主义艺术品。从表现主义倾向出现的源头开始研究就十分有必要,并且也是十分有用的研究方法。

1.2研究现状

通过查阅书籍资料以及论文数据库资料可以发现,相较于西方艺术史中其他知名度较高的艺术家,对于戈雅的研究资料还是略显不足,大多数材料仅停留在对于画家个人风格的研究上,而没有结合艺术史前后的风格发展与联系,所以使得对于戈雅的作品赏析的材料都稍显单薄与片面。

1.3研究目的

通过对戈雅艺术风格的起源与传承研究,分析促进戈雅晚期艺术作品表现主义风格萌芽的原因,以及对后世艺术家风格的影响。从而借助对戈雅晚期作品的赏析方法,来鉴赏当代的表现主义作品,以及促进个人艺术创作技法与理念的发展。

第2章 戈雅艺术创作的时代背景

一位艺术家的作画风格深受其时代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戈雅来说,其一生的风格多变,从早期的宫廷肖像画到中期批判现实主义再到晚年表现主义倾向的作品。掌握其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对于研究其风格转变的节点来说十分重要。而对其一生艺术创作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即皇权、宗教与战争。

2.1专制与皇权

18世纪的西班牙仍旧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农业国。农奴制依旧存在,贵族阶层虽然没落但是仍然享有特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戈雅一生为四位君主服务,卡洛斯三世、卡洛斯四世、约瑟夫·波拿巴、斐尔南多七世。戈雅早期就是一位宫廷画家,主要负责为宫廷内的皇室绘制肖像画以及宫廷装饰画及装饰织物的底稿设计。所以其早期的风格继承自委拉斯贵支。以其著名的宫廷肖像画《唐·路易斯一家》为例,就有着明显的,模仿委拉斯贵支的《宫娥》的风格。采用了西班牙宫廷作画的传统构图,把众人画作一个家庭,也把作画着本人画入了画面当中。

早年间的戈雅风光无限,因为为宫廷皇室作画,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与地位。这也为他再晚期对抗教会,绘制讽刺画和一些风格超前的画作积累了客观基础。然而年轻时期的戈雅也一度迷失在财富与权力当中。好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及时醒悟,甚至把年轻时爱慕虚荣攀权附贵的自我形象描绘成一头驴子,用以讽刺。

2.2宗教与教会

在西班牙,人民和君王都狂热地信仰天主教,天主教是唯一的信仰,其他一切思想都是异端。为了保证信仰的纯洁,腓力二世曾经下令严禁西班牙教师和学生出国任教或学习。在西班牙,思想是由教会垄断的,图书的出版要先后经过六道审查程序,这就是伏尔泰所嘲笑的“思想海关”。西班牙由此陷入文化的自闭之中,而与欧洲的思想与科学革命无缘。中世纪野蛮的宗教裁判所依然享有巨大的特权。

而此时的戈雅受到法国启蒙主义的影响,对科学与理性产生了痴迷,试图以科学推翻宗教和教会的权威,而同时,科学似乎也意味着一种新的权利。于是戈雅创作了最为著名的讽刺性版画组画《奇想集》,讽刺了教会的伪善、贪腐、禁欲以及各种荒谬的行为。

盛行于中世纪的疯子和愚人画,也是戈雅绘画的另一主题。显然,这是神权之外的“辖地”,也是相对较自由的艺术表现领域。异端法庭规定不可以画裸体,也不可以画出圣母的脚。而表现疯人院之癫狂的幌子下,尽可以铺陈赤身露体。博西、布鲁盖尔笔下的愚人面目扭曲丑恶,也通过画面上展现他们行径的前因后果,突出愚人在智力上的缺失,而戈雅笔下的疯人体格有如古典石雕般健壮,又被生命的汁液撑得饱满,他们或歌或啸,疯狂更像是外界强加于他们的处境,一种只能如此的宿命。

2.3战争与革命

1807年12月,无能的西班牙首相曼努埃尔·戈多伊默许了法国拿破仑的军队进入西班牙境内,他们以保护西班牙不受英国的入侵和解决皇室矛盾为借口,在1808年强行控制了马德里。西班牙当时在位的国王卡洛斯四世面对这样的局面,没有选择抗争,而是直接放弃了领土和子民选择逃跑,把王位传给儿子斐尔南多一走了之。然而斐尔南多在位仅仅一个月,就被拿破仑的哥哥约瑟夫篡位。入侵者的野蛮残暴,当权者的软弱无能,反抗者的顽强不屈,这些种种都带给强烈的精神震撼和情感冲击。尤其是自己钟情的启蒙思想的发源地法国竟然成为了入侵祖国杀害无辜人民的刽子手,这种矛盾使得戈雅在痛苦中完成了一幅又一幅充满悲剧性的作品。

这个时期戈雅的批判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中,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1808年5月3日》。戈雅在自己家中亲眼目睹了犯人被处决。他用绘画记录了这一事件,画面上堆满了尸体、血流成河。画面中央的灯不似文艺复兴时期神圣的光,而仅仅是起了一种最基本的照亮的功能。戈雅把这次勇敢却徒劳的“光荣起义”描绘成一场殉难,这是描绘战争的新模式。传统中,描绘战争的艺术通常都是表现英雄主义的,但在戈雅看来,艺术应该是记录真相的手段。这些作品的开创意义就在于,即是新艺术,也是令人不安的现实。

狭隘的宗教教义,人性的欲望和贪婪,政权斗争,战乱,充斥着这个世界,无不成为戈雅痛苦人生的诱因。理解这众多矛盾与冲突产生的影响,也成为欣赏和理解戈雅作品的基本切入点。

第3章 戈雅绘画生涯前后风格对比

“黑色绘画”的诞生是多重原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戈雅在拿破仑战争和西班牙政权交替之后变得愤世嫉俗,他亲历战争的残酷,受尽磨难后对人性持绝望态度;与此同时,从46岁起便纠缠不休的疾病让戈雅痛不欲生,两次险些丢了性命。此外,“黑色绘画”绘制时西班牙正好被自由政府统治,绝对君主制回归前相对宽松的审查制度让这组颇具嘲讽意味的画作得以幸存。

通过对戈雅艺术生涯中不同时期相似题材的作品风格进行研究分析,以此得出其晚年作品变现主义倾向的风格,以及其风格形成的具体原因与体现。

3.1《圣伊西多雷草原》与《圣伊西多雷的朝圣之旅》

3.1.1《圣伊西多雷草原》

这幅作品绘制于1788年,是为埃尔帕多皇宫的公主们而做。是悬挂于卧室中的织锦作品的底图。作为悬挂于卧室中起到装饰作用的作品,整幅作品的画面色调明亮柔美,场景恢弘大气,传达给欣赏者的直观感受是舒适愉悦的感官感受。作品场景取材于真实生活:圣伊西多雷草原上挤满了狂欢的人群,而河的对岸隐约可以看见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的轮廓。左侧为王室的皇宫,右侧则是圣方济皇家大教堂。在河岸的这边,可以看见一大群人在庆祝圣徒纪念日。庆祝的人群占满了整个圣伊西多雷草原,他们沐浴在午后温暖和煦的阳光下,场景之宏大令人震撼。

在画面空间的处理上,戈雅采用了近景、中景、远景的区分。近景着重描绘了聚会男女们的动作、神情、衣着服饰等细节,栩栩如生,让人宛如亲临现场。而中景则着重在人物的数量上进行了刻画,强调了节日规模的盛大。远景则是场景的渲染与描绘,刻意压低的饱和度使得场景的距离感有了很好的体现。技法上上也模仿了委拉斯贵支,明亮朦胧的大气效果以及模仿自然光的光线效果。对19世纪流行的“外光派画法”以及再往后的印象主义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在于,如此恢宏壮阔的场景仅仅是呈现在了44cm×94cm的画布上。由此可见戈雅对于场景以及人群的刻画技巧十分之纯熟,无论是构图、人物的刻画、空间感的处理、大气光的描绘、以及整体画面色调的把握,都达到了一种驾轻就熟的境界。也正是这种成竹在胸的熟练度,为其之后表现主义倾向的作品做下了铺垫。

3.1.2《圣伊西多雷的朝圣之旅》

《圣伊西多雷的朝圣之旅》这幅作品作于1820-1823年之间,从作品的名称可以发现,与30多年前所作的《圣伊西多雷草原》取材自同一场景,即马德里的守护神圣伊西多雷的圣地。这幅作品为戈雅晚年“黑色绘画”中的一幅,位于戈雅“聋人之家”的一楼。相较于前作明亮柔和的色调,明显可见该作的色调灰暗昏沉,给人以阴森压抑的感官感受。并且因为画作整体的昏暗,该作的空间感明显不如前作一般通透宽阔。场景的刻画也不似前作一般分为近中远景,而是仅仅是简略地刻画了起伏的山地。尽管该作的画布面积为前作的四倍有余,然而依旧带给人一种压抑逼仄不透气的视感。

在构图上《圣伊西多雷草原》的视觉中心基本位于画面中央,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而《圣伊西多雷的朝圣之旅》则把拥挤蜂拥而至的人群放在了画面十分靠左的位置,瞬间让画面失去平衡感。前景的人物以一种不合常理的姿态拥挤在一起,对于人物异常夸张的神态的刻画都是前作所没有的。他们大多张大了嘴,瞪大了双眼,眼神飘忽不定,体现了人物的发狂与入迷。这种刻意的描绘源自于戈雅对于宗教裁判所的厌恶与反抗,通过厚重的油彩与快速的不假思索的笔触,深刻批判了疯狂的宗教裁判所以及他们狂热的、失去理智的教徒们。

这两幅作品的主要场景虽然都是在圣伊西多雷草原,但因为其目的立意、作者的心境以及时代背景不同。其表现风格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前者为皇家公主的卧室装饰为作,以装饰为目的的画作自然应该让人的感官产生愉快的体验。而后作戈雅纯粹为表达自己内心对于当时宗教裁判所的厌恶与讽刺,加上经历了法国入侵战争、西班牙内战、君主的昏庸等大事件,戈雅的内心也不如30年前那般澄澈充满活力。加上备受耳疾的困扰,如此种种便伴随内心汹涌的情感在墙壁上宣泄了出来。与前作相比,后作放弃了细致的构图构思过程,而是以一种情绪主导,技巧其次的表现方式,不为别人而是为自己而作的画。

3.2《穿着猎装的查理三世》《暴风雪》《阿尔巴公爵夫人》与《狗》

3.2.1《穿着猎装的查理三世》《暴风雪》《阿尔巴公爵夫人》

《穿着猎装的查理三世》描绘了查理三世持猎枪站立的姿态,脚边匍匐了一条猎犬。猎犬身体呈现蜷缩状态,眼睛闭合,在查理三世的脚边安静休憩。猎狗的项圈上刻写着“国王陛下”的字样,显示了猎犬的身份。

《暴风雪》则是表现了平民百姓在暴雪中艰难前行的情景,画面右下方的小狗呈现身体略微前倾的状态,可以感受到暴风雪对于小狗前进的强烈干扰。头部微微上扬注视着主人,夹紧的尾部体现了它在这一场暴风雪中的恐惧与不安,但是仍然奋力抵抗暴风雪的坚定与努力。

《阿尔巴公爵夫人》是戈雅为阿尔巴公爵夫人所作的全身肖像画。画面中公爵夫人身着精致的白色纱裙并在身上的多处配以红色装饰品,画面精致优雅。画面左下方站立着一只白色的卷毛狗,狗毛的造型与公爵夫人的发型十分相似,狗的身上也配有红色蝴蝶结作为装饰,这就表明了这条狗的身份——很有可能就是公爵夫人的宠物。精致打理的宠物犬作为画面中的点缀,不仅能够使画面生动活泼,另一方面更能衬出公爵夫人的优雅与雍容。

这三幅作品中分别描绘了国王的猎犬、公爵夫人的宠物犬、普通平民的护院犬。这三条犬的形象造型各不相同,但是在画作中的作用却是一致的,用以衬托人物的身份,烘托情景,使人物的形象更为生动,以及在作品的视觉画面中起点缀而非主导作用。于画面构图或是作品取材而言都是次要要素。

3.2.2《狗》

戈雅晚年“黑色绘画”中的《狗》构图独树一帜。整幅画面只有一只狗这个独立意象,这在他之前的作品中都是不曾出现过的。画面中的狗只露出了一个脑袋向右上方望着,身体被前景的山坡或者是其他不清楚的物体所遮挡住,画面的其他部分全部留白。构图大胆突破平衡。尽管狗露出的脑袋仅占了画面十分小的一部分,但因为其他部分的留白,它仍然成为了画面的视觉中心,狗这个意向也从以往的配角变成了主角。之前作品中的狗只是人物的附属,其画面语言即可以把狗当作纯粹的物体理解,没有进一步的深意。前几幅作品中狗的意象是为整个场景服务的,而后作画面中的所有场景都是为了狗这个主意象服务的。所以当把狗作为单独的意象呈现在画面上时,观者应该去理解“它”在看什么,遮挡住“它”的障碍物又是什么,障碍物背后的“它”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当作品融合了作者的这些隐喻之后,即是作品表现主义的开端,而不再是单纯的写实与记录。

3.3《自画像》与《与阿利雅塔医师的自画像》

3.3.1《自画像》

《自画像》这幅作品一般被认为是戈雅的第一幅自画像,创作于他与妻子荷赛法结婚之际。当时的戈雅作为一个新晋的艺术家,自画像即是名片,是身份与技术的双重标志。所以他在自我形象的塑造上,依然呈现一种严肃而保守的姿态。深色的背景上浮现出的端正的脸庞,左上方的光线照亮了大半张面孔,五官圆润,神情严肃又不失柔和,体态丰腴,衣着精致,塑造出了一个成功的新兴艺术家形象。

3.3.2《与阿利雅塔医师的自画像》

戈雅于黑色时期创作的《与阿利雅塔医师的自画像》,与他创作的自画像时隔近50年。不仅是外表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家的内在在经历了众多事件的洗礼之后,更会产生沧桑巨变。在这幅自画像中,戈雅为自己的形象融入了日常场景。戈雅脸色苍白地坐在床上,神情呆滞,双手攥着毯子侧身靠在医生怀中。画面左侧的即是阿利雅塔医师,他左手搂住戈雅,右手拿着杯子给戈雅服药。深色的背景中依稀可见三个轮廓模糊的人,神情焦急却又因为融于黑暗的原因稍显可怖。

与戈雅创作的第一幅自画像不同的是,戈雅不再执着于为自己塑造一个光鲜的形象,甚至主动创作出自己病重虚弱的形象。加入了其他人物与场景的画作更显故事性与表现性。“在这里他勇于面对自己的死亡,并非消极地臣服于死神。他似乎仍想提振精神,试图召唤力量对抗命危。”对比第一幅自画像,画面笔触虽然粗糙了许多,但是他借由自己病危的形象来创作和表达出的抗争的精神,正是超出画面本身的,表现主义的开端。

第4章 戈雅与其他艺术家风格对比

4.1鲁本斯《萨图恩食子》与戈雅《萨图恩食子》与达利《内战的预兆》

选取这三幅绘画进行对比研究的原因是因为,前两幅绘画作品的题材与名称都一致,而达利的《内战的预兆》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戈雅《农神食子》中人体的表现形式,以这三幅画作为代表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萨图恩食子的题材源自古希腊神话,萨图恩即古希腊神话中的农神。因其弑父夺权而被其父诅咒“你也会被自己的孩子杀死”。因为害怕诅咒成真而残忍吞噬他的孩子们的故事。主要表达了众神为权利而表现出的残忍的一面,也表现了即使是神在面对命运时也无能为力的宿命感。

4.1.1鲁本斯的《农神吞噬其子》

鲁本斯的作品有着强烈的巴洛克美术的风格。其画面宏伟壮阔,构图充满了舞台感与戏剧性。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受到了米开朗基罗雕塑的影响,肌肉线条圆润饱满,人物形态逼真而具有美感。尽管作品的取材是一个残忍血腥的故事,但是鲁本斯仍然通过鲜艳的颜色描绘与出色的画面布光,把画作变现得极具装饰性与视觉美感。画面中仅通过孩童胸前的一抹红色来表现了故事的主题。农神神情忧郁而严肃但是仍然还笼罩着神性的光辉,孩童神情绝望但是身体依旧完整,画面就定格在这充满故事性的一幕,张力十足但是没有给观者不适的观感。这种表现手法与鲁本斯的生平也有关系,鲁本斯一生未曾经历过巨大的坎坷与挫折。所以对于其而言只是重现了神话故事中充满戏剧性的一幕,并未加入过多的个人情感于其中,而甚至给这一荒诞的画面加上了一层矫饰的滤镜。

4.1.2戈雅《农神吞噬其子》

戈雅的作品则与鲁本斯的表现方式截然不同。光通过画面观察,绝对无法辨认出画面中神情狰狞,头发枯槁,四肢修长瘦削的老者形象是一位神明的形象。而他手中的孩童形象则更为血腥,画面中的孩童以残缺的形象呈现,而且已经失去了生命,以一种无力的姿态耷拉在农神的手中。如果说鲁本斯的作品给这个故事加了滤镜的话,戈雅则是把这个滤镜完全剥离,把这个故事背后蕴含的残忍荒诞以一种完全直白的方式呈现在观者的眼前。戈雅在绘制的这幅作品的时候已是垂暮之年,衰老、耳疾与日俱增的孤独与焦虑感都影响者他的创作。戈雅的一生经历了数次的政权更迭,见证了宗教裁判所的暴行,在晚年陷入信仰危机的他,借助神话题材来隐喻皇室与宗教裁判所的残暴与威胁。晚年的戈雅居住在乡间的小屋中,创作已不再是为了皇室或是贵族的委托,因此之前创作所受的拘束都已经不复存在,当结合了强烈的个人情感进行创作时,表现主义在此刻已初现端倪。使用的绘画技巧已经完全背离古典正统的规范。

4.1.3达利《内战的预兆》

您需要先支付 5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