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某县沟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研究毕业论文
2020-02-15 23:23:56
摘 要
本文主要是对山西省某县沟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新建垃圾填埋场项目为研究对象,对该项目进行详细的工程分析,以此确定该项目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再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状况,对该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削减其影响的相应的方法措施,最终得出有关该项目实施可行性的结论。
论文研究了垃圾填埋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和物料衡算过程,由最终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可得到如下结论: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的建设可行。
本文的特色:对该垃圾填埋场建造项目进行了具体的施工环境影响分析,通过对地表水、地下水、噪声源、固体废物、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分别进行分析,并依据已有技术资料及相关经验数据,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预测;环境质量现状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carries o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o the Valley-type domestic refuse landfill in a county of Shanxi Province. Taking the newly-built landfill projec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 carries on the detailed engineering analysis to the project, so as to determine the pollutant discharge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and then combines with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location, the possibl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two stages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operation period.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are carried out,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reduce its impact are put forward. Finally, conclusions about the feasibil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are draw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method, assessment process and material balance process of the landfill project. From the fina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sult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the project will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fter comple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is feasib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aper: The specific environmental impact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landfill site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urface water, groundwater, noise sources, solid wast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detailed environmental impact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whole production process ar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existing technical data and relevant empirical data.
Key Words: Landfill ;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tus
目录
第1章 绪论 7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7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7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7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8
1.3 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 8
1.3.1 基本内容 8
1.3.2 技术方案 9
第2章 研究依据 10
2.1 法律法规 10
2.2 技术规范 10
2.3 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1
2.3.1 环境要素 11
2.3.2 评价因子筛选 11
2.4 评价等级 12
2.4.1 大气环境 12
2.4.2 地面水环境 13
2.4.3 地下水环境 13
2.4.4 声环境 13
2.4.5 生态环境 14
2.5 评价标准 14
2.5.1 环境质量标准 14
2.5.2 污染物排放与控制标准 17
2.6 环境保护目标 19
第3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0
3.1 建设项目概况 20
3.1.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20
3.1.2 建设规模 20
3.1.3 主要建设内容 20
3.1.4 厂区平面布置 21
3.2 填埋量预测及成分分析 22
3.2.1 进场垃圾要求 22
3.2.2 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22
3.3 垃圾处理工艺分析 23
3.3.1工艺确定 23
3.3.2垃圾处理工艺 24
3.4 填埋场公用配套工程 26
3.4.1 给排水系统 26
3.5 工程污染源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 30
3.5.1 建设施工期污染源及防治措施 30
3.5.2 运营期污染物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 31
3.5.3 封场后环境影响分析及减缓措施 38
3.6 填埋场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38
3.6.1 地理位置 38
3.6.2 地形地貌 39
3.6.4 水文地质 39
3.6.5 土壤 42
第4章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3
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3
4.1.1 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 43
4.1.2 其他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 43
4.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5
4.3 地下水现状监测与评价 45
4.3.1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45
4.3.2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48
4.4 环境噪声质量现状调查与分析 53
4.4.1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53
4.4.2 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与评价 53
4.5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3
4.5.1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53
4.5.2 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及评价 54
4.6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5
4.6.1 区域生态特征 55
4.6.2 评价区域生态系统类型及特征 55
第5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8
5.1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58
5.1.1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8
5.1.2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8
5.1.3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59
5.1.4 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61
5.1.5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61
5.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61
5.2.1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1
5.2.2 运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67
5.2.3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68
第6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70
6.1 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对策 70
6.2 环境保护措施论证 71
6.2.1 水污染防治措施评价 71
6.2.2 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80
6.2.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80
6.2.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81
第7章 结论 82
7.1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结论 82
7.2 污染防治措施 82
7.3 环境影响分析预测结论 83
参考文献 85
致谢 86
附录一览表 87
绪论
研究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内产生的生活垃圾急剧增加。我国目前许多城市采用填埋法处理。但填埋法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二次污染,给周围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我国针对此种情况,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单中,固体废弃物集中填埋项目的环境管理类别划定为了一类。对于固体废弃物的集中填埋,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中
但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垃圾处理能力和方式,与城市规模、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加。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规模与城市内环境基础设施不成比例,导致城区内大多数的垃圾只能采用随意堆放,就地掩埋等方式。城区中垃圾中转站稀缺,转运车辆偏少,设备老化且不足,都导致了城市内环境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城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为此,建设垃圾填埋场是刻不容缓的,是必须立即进行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的发达国家对于生活垃圾的填埋、处理技术研究较早,并且随着时代的更替,处理技术也是在发展变化,但总的处理技术概括分为四类:填埋、焚烧、堆肥和回收利用。
美国主要是填埋,但是随着科技与环境要求的进步,焚烧技术逐渐走向舞台,采用焚烧技术的比例已经明显上升。
加拿大大体上和美国相差不大,均是在逐渐减少填埋技术的应用,加强其他技术的发展,而与美国不同的是,加拿大更注重于回收利用,就目前加拿大整体情况而言,填埋方式仍然占大比例,约为65%,其次是回收利用,约占25%,剩余则为其他技术。
日本因为地理原因,国家占地小,人口又多,经济发展又快,不得已采用了焚烧的处理方式,占比约为80%。
德、法两国相似于加拿大,以填埋为主,焚烧为辅,逐渐减少填埋,逐步增加焚烧比例,同时为了推行这一决议,发布了大量围绕这一决策的政令。例如禁止原生垃圾直接填埋。
发达国家普遍遵循“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借助经济手段规范实施举措。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内状况总览:
a. 我国将出台多项关于环境评价、环境质量标准政策等;
b. 对现有的政策、标准进行更新与提高,促进环保措施、技术的升级换代;
c. 政府通过市场管控,利用市场经济,促进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研究,减少垃圾的废弃量,加强垃圾的回收利用,提高回收利用效率。
(2)垃圾填埋现状:
a. 我国垃圾填埋场数量仍然持续增长,但由于大力推广其他环保技术的发展,垃圾填埋场虽然数量持续增长,但是在总体处理方式上,垃圾填埋所占比例正在下降。
b. 我国东部地区使用垃圾填埋的比例较低,而中西部地区则大多数使用垃圾填埋方式,所占比例较高。
(3)我国垃圾填埋场发展趋势
a. 由于垃圾填埋会对土壤造成永久性损害,故我国正逐渐推广“零填埋”措施,大力减少填埋量,努力降低填埋对土壤造成的伤害。
b. 对于已有的垃圾填埋场,我国实行逐渐加快对现有垃圾填埋场的完工行动,尽快对现存填埋场进行封场行为,减少未来的垃圾填埋量。
c. 我国对垃圾填埋场的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是保障垃圾填埋场持续发挥处理垃圾能力,保护填埋场周围环境,保障人们生活安全卫生的有力行为。
1.3 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
1.3.1 基本内容
对山西省某县沟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环境影响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
(1)以山西省某县沟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环境影响报告的撰 写,涉及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调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检测分析等内容。
(2)根据环境监测结果,对施工期、运营期的地表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影响、固体废物环境、生态环境做影响分析。
1.3.2 技术方案
评价技术路线见图1.3.1
依据相关规定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
1.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
2.进行初步工程分析
3.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
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2.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
3.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
制定工作方案
环境状况调查监测与评价
建设项目
工程分析
1.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2.给出污染物排放清单
3.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图1.3.1评价工作技术路线框图
研究依据
2.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并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并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第二次修正),2018年1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并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1日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正版;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实施;
(9)《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自2018年10月26日起施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实施;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订版;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自2018年10月26日起施行。
2.2 技术规范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2018);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
(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18);
(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9)《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
(10)《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15-2012);
(11)《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 2035-2013);
(12)《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 2034-2013)。
2.3 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2.3.1 环境要素
在项目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将该项目对建设区域自然、社会环境预期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主要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矩阵,见表2.3-1。
表2.3-1主要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