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HMPA引发烯类单体共聚行为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8 20:42:27
1.前言
1864年,Weyl.W.[1]发现碱金属溶于氨中,生成一种淡蓝色溶液,并随溶解量的增多,颜色逐渐加深,这一现象被后人称为溶剂化电子现象。溶剂化的概念我们早就知道,本质是:一个极性溶剂分子有带部分正电荷的正端和带部分负电荷的负端,如正离子与溶剂的负端,负离子与溶剂的正端互相吸引,称为离子-偶极作用,也称为离子-偶极键[2]。随着快速测试技术的发展,溶剂化电子的存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证明和接受,电子是如何发生溶剂化,电子的溶剂化有什么特点,我们能不能利用溶剂化电子?前两个问题已经被前人解决。但在利用溶剂化电子引发聚合的研究却很少,而且研究者也都将溶剂化电子引发的聚合归结为阴离子聚合,对溶剂化电子引发聚合的研究既能加深对传统聚合(如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等)的理解也能进一步帮助人们利用溶剂化电子的特性,因此对溶剂化电子引发聚合的研究至关重要。
2.溶剂化电子的产生
2.1碱金属与溶剂的作用
把少量碱金属溶于液氨中,液氨马上变为蓝色。碱金属不断增多,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深。当碱金属浓度大于或等于3M时,就会出现青铜色相浮在蓝色溶液上面。
2.2纯水的辐射分解
实验表明,纯水和其他极性溶剂通过γ-射线等辐射分解,能形成溶剂化电子。1962年E.J.Hart等用脉冲电子束辐照去气纯水时发现了水合电子。Honf和Boag利用加速器发生的瞬时脉冲高能电子和同步闪光光谱技术、动力学分光光度技术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发现[3]。
用波长为1470Aring;的光子对纯水进行闪光光解,也可以产生水合电子。水合电子的发现是六十年代初期辐射化学的重要发现,现在e、H、OH已成为水溶液辐射化学中的三大”基本粒子”。
2.3光化学反应
在溶液中,许多阴离子通过光解,产生了水合电子。例如,在真空紫外光解除去空气的磷酸盐阴离子HPO42-和HPO43-的水溶液,则形成水合电子[4]: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在200至300℃的温度下纤维素的水热降解外文翻译资料
- 对O-酰基肟光敏交联剂和丙烯酸丁酯组成的压敏胶一系列光聚合与光降解过程的直接流变学测量外文翻译资料
- 热和紫外线诱导的环氧/环氧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制备及其性能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光敏可逆固液转换的可调光聚合物胶粘剂外文翻译资料
- 氢氧化物-催化键中近红外吸收的时间演化外文翻译资料
- 利用糖辅助机械力化学剥离技术一步法制备功能化氮化硼纳米片外文翻译资料
- 用于热管理的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超高热导率的兼容多功能氮化硼纳米片/聚合物薄膜外文翻译资料
- 油水分离材料用凹土棒复合微球的制备与表征油水分离材料用凹土棒复合微球的制备与表征外文翻译资料
- 单轴拉伸聚乙烯/氮化硼纳米复合薄膜金属状热导率外文翻译资料
- 高导热硅弹性体掺杂石墨烯纳米片和低共熔液体金属合金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