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制药工程 > 正文

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半夏次级代谢产物的技术开发文献综述

 2020-04-13 15:18:23  

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是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华东、华北以及长江流域,为中国传统常用药材。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肿散结、抗早孕、抗肿瘤、护肝等功效,在196个处方中出现频率居于第22位,应用十分广泛,具有重要药用价值道。自然条件下,半夏生长于溪水旁、田间杂草或林木灌丛之中,主要靠珠芽、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繁殖系数低;另外,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尤其是旱改水和水旱轮作制的实行以及化学除草剂的使用 ,半夏野生资源遭到严重侵蚀,另一方面由于种源缺乏、种质退化及病虫害等原因至今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导致半夏资源的严重匮乏,成为以半夏为原料的医药产品做大做强的瓶颈。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日臻成熟,目前已在多种园林、园艺及药用植物上取得应用。由于半夏本身较高的市场价值,科研人员针对其快速繁殖与培养体系的建立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以近年来有关文献资料为据,对半夏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方面进行综述,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1 半夏的组织培养

1.1 半夏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半夏组织培养报道始于1982年的《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三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1983年,任家惠利用半夏试管苗叶片、叶柄诱导出小植株。同年,日本的Shoyama通过块茎培养也获得成功。自此,国内外专家展开了半夏的组织培养研究。近十年来许多学者围绕于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在下述几方面取中国移动农信通网站得了一定进展。

1.1 .1培养条件

培养基大多采用MS型琼脂浓度0.6% ~0.8%(有或 无 );蔗糖浓度2%~3%;pH 5.8~ 6.0;培养温度 22~ 30℃ ,以 25℃左右居多;湿度 70% ~80% ;光照强度1 500~ 2 000 Ix,日光灯和白炽灯均可 ,光照时间 10~12 h,也有用自然散光的。一般来说,诱导愈伤组织 ,室内散光下效果较好,而在分化苗期间,光的作用比较明显。外植体块茎、叶片、叶柄、珠芽均有。

1.1.2 研究成果

运用叶片和叶柄作为外植体,任家惠在国内最早进行了半夏组织培养的研究工作,经2个月的时间,由愈伤组织得到大量完整的植株;与此同时,日本 Shoyama 通过块茎培养,也获得了成功 ;朱鹏飞则把外植体的范围扩大到了珠芽;何奕昆在研究了半夏离体培养中小块茎的形态发生特点之后,用它制作了人工种子,并实现了半夏的茎尖培养。利用半夏原生质体也可再生出植株。宋佩伦、夏海武、曾令波等分别研究了半夏组织培养过程中各激素的种类、浓度不同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分化的影响,得到一些共识:诱导半夏愈伤组织的成和器官分化 ,单一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效果都不好,需二者适当搭配;生长素对愈伤组织形成起决定作用,2,4一D 的作用比NAA显著,但适宜于较低浓度(0.5~ 2.0 mg#183;L ),与 Okazawa愈伤组织进一步发育为外源激素所促进,过高时则有抑制作用”的结论相符。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能力较弱;生长素诱导根的生成,细胞分裂素特别是高浓度时抑制根的生长 。生长素浓度 高时抑制芽的形成,细胞分裂素特别是6-BA促进芽的分化,但浓度不宜过高,满足Skoog等提出的根芽分化理论。与其他植物一样,半夏组织培养过程中植株再生的途径有2种:①器官发生途径:分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直接发生途径即从外植体直接分化出器官,见朱忠荣等”叶柄和块茎切块在培养过程中不出现明显的愈伤组织 ,而是直接从外植体表面产生多个球状体,然后由球状体上方长绿芽下方长出根 ;李光胜等”块茎 、珠芽经 2~3周可长出许多圆形粒状物,该过程无明显的脱分化组织”以及何奕昆等”叶柄在分化培养基上可直接产 生小块茎或小鳞茎。进而分化出完整植株”。而较常见的是通过愈伤组织的间接发生途径。在愈伤组织形成以后,视情况,可转移到分化培养基进一步分化出根和芽,也可原培养基上分化,即通常所说的一次性成苗,在半夏一次性成苗过程中愈伤组织分的顺序总是先根后芽,且与激素配比情况和外植体类型关系不大;② 胚状途经:也分为直接发生间接生途径,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与固体培养相比,液体振荡培养条件下,组织生长快,球状体及根形成的时间均大大提前,每个外植体再生小植株数目明显增加,从接种到出瓶移栽所需的时间也大大减少。

1.1.3半夏人工种子的研究

人工种子,就是将细胞培养中形成的体细胞胚或不定芽包裹在能提供养分的胶囊中,再在胶囊外包上一层具有保护功能和防止机械损伤的外膜,造成一种类似于天然种子的结构。人工种子可在一定的条件下萌发生长并形成完整植株,为生产实践提供方便,同时也是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手段之一。植物人工种子的研制,是当前生物技术研究中活跃的领域之一。中国在”七五”期间开始对胡萝卜、芹菜、西洋参、黄连、苜蓿、云杉、番木瓜等十几种材料进行了人工种子的系统研究。其中胡萝卜、黄连、苜蓿、甘薯已得到大量体细胞,制作的人工种子在无菌条件下可以转换成苗。2001年,北京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的以罐式培养为核心的方法,进行马铃薯脱毒微型薯人工种子的生产。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较常规法生产效率提高5倍,生产成本降低l/2,脱毒种薯较常规种薯增产40%以上,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半夏植株矮小,栽培密度大,如用试管苗移栽工作量很大,由此推动了半夏人工种子的研制。1997年,何弈昆等用4%海藻酸钠包埋直径为2~3 mm半夏组织培养的再生小块茎制成人工种子,无菌条件下萌发率可达70%。人工种皮内添加适当激素可促进萌发,适当的脱水有利于人工种子的贮藏。1998年,张苏锋以半夏珠芽生长的茎尖诱导出小块茎并制成人工种子,成苗率98.4%;人工种子苗块茎产量是栽培苗的2.02倍,是试管苗的1.33倍,生物碱含量是栽培苗的1.62倍,是试管苗的1.12倍,是野生苗的1.17倍。2000年以后,薛建平等进行了半夏人工种子制作技术及贮藏技术的研究,发现以3%海藻酸钠并附加部分壳聚糖为种皮基质,添加适量的GA3、苯甲酸钠、多菌灵及钴、铜、镍等微量元素制得的复合型人工种皮可获得较高的萌发率,并且在4℃下贮藏时间延长至30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