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 > 正文

屈家岭陶瓷文化街景观雕塑与景观灯造型设计——生命的印记毕业论文

 2020-04-12 08:45:46  

摘 要

该论文主要以屈家岭当地陶瓷文化底蕴为背景,为当地正在开发中的一条陶瓷文化街中雕塑及景观灯造型设计展开论述,因当地历史背景悠久,文化底蕴浓郁,结合当地部分出土文物特色以及当地民俗民风设计出名为生命的印记的一组雕塑及景观灯,探讨设计外部造型、用材用料以及背后寓意等设计方法。结合生命的印记此主题试图制作出一组极具人文气息的雕塑作品和景观灯造型设计。本文叙述了前期对于选址地的分析和后期方案的制作与实施,为选址地的文化传播做出贡献。

关键词: 陶瓷;文化;雕塑;景观灯;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local ceramic culture of Qu Jialing, discusses the sculpture and landscape design of a ceramic culture street which is being developed in the local area.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is famous for its life with local cultural relics and folk custom design. A set of sculptures and landscape lamps designed to design external shapes, materials, and meanings. Combined with the imprint of life, this theme tries to create a group of sculptural works and landscape lamp design with humanistic atmospher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nalysis of the location of the site and the prod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ter plan in order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cultural dissemination of the site.

Key Words : Sculpture and landscape lamp design in ceramic culture

目 录

第 1 章 绪论 1

1.1 研究选址地背景 1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

第 2 章 国内外雕塑造型现状分析 3

2.1 国内外雕塑造型发展现状 3

2.2 雕塑造型设计发展历程 3

2.3 雕塑造型设计的发展前景 4

第 3 章 雕塑造型设计在生活中的体现 6

3.1 著名雕塑造型设计分析 6

3.2 雕塑设计中心理念 8

第 4 章 屈家岭陶瓷文化街雕塑及景观灯造型设计方案 8

4.1 设计原则及理念 8

4.2 设计方案草图及定稿 8

4.3 设计方案寓意以及功能分析 10

4.4 设计方案效果图 11

4.5 制作过程及选材 11

第 5 章 结论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选址地背景

屈家岭文化最开始得名的原因,是因为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发掘出了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而屈家岭文化则是一种在全国分布较为广泛的考古学文化,延续至今,主要是分布在长江中游地区的江汉平原这一地带。屈家岭文化影响范围广阔,东始于湖北省境内的黄冈,鄂城,西止于三峡地区,从南到北则是从洞庭湖滨到河南南阳,西北方向则可以一直延伸至陕南南部的丹江流域地区。屈家岭文化年代约起始于公元前两千五百年,止于公元前两千两百年。

从遗址中可以发现屈家岭先民开始文化稻作的痕迹,兼营渔业,饲养牲畜,动物方面有鸡,羊,狗,猪等遗留,其中更是出土了大量的纺织也证明了纺织生产甚是发达。而在器皿建筑方面,通过烧土块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已经十分发达成熟,并且出现了专门的陶工,这些陶工一辈子都致力于陶文化。陶器继承大溪文化的圈足器,同时也有不少的鼎器出土。由于许多的遗址在湖北地区比如枝江关山庙遗址,考古学家发现其与前后期文化的关系,推断出屈家岭可能继续了大溪文化,之后又被更加晚期的请龙泉文化所继承。

从1955年,再到1956年,最后还有1989年的总共三次发掘过程中,大量的陶器出土于屈家岭,夹碳红陶,拟制灰陶,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无一不像我们证明了那悠久的陶文化,而屈家岭文化中诞生的独特的陶工,则早已掌握了快轮制陶法,这是一种利用了陶车旋转产生的力量而生产出更加符合人们需要的形状的陶器胚体。通过这样方法成型的陶器,其内地和器壁上残留螺旋式的痕迹,底部则是由偏心涡纹。

由于屈家岭出土的陶器颜色,主要以灰色,黑色为主,红色则是其次,灰陶则出现了浅灰色,颜色更加纯正,也反映了当时的陶工能准确控制温度和火焰的变化,而出土的蛋壳彩陶杯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的陶艺技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课题的研究目的: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许多对于后世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逐渐丢失,许多本该被人们记住的历史篇章逐渐被人遗忘。

研究屈家岭文化的目的正是为了向现代社会的人们,展示出原本属于屈家岭各种各样的设计的当地特色风格建设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屈家岭陶瓷文化街,打造具有别样风格的屈家岭陶器。牢记历史渊源,发扬当地文化历史特色也是本研究的目的之一。

另外此课题的主题设定名为“生命的印记”,所以该组作品会通过尝试多种不同材料,外形采用切合当地特色及文化背景的造型,在人物雕塑的路上摸索前进,拟做出极具人文气息的雕塑作品和景观灯作品。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的研究意义:屈家岭当地并不盛产陶瓷工艺品,却因为出土了许多优秀陶瓷瓦罐等手工工艺品而文明,从而形成了屈家岭陶瓷文化,当地人遍将开发出土的文物工艺品完好保存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祖先的创新工艺精神使得当地人们得以赖以生存。

在屈家岭文化盛行后,当地正在经历大面积开发和建设,当地文化街缺少极具特色和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以及文化街景观灯,在此基础下我们创立此课题不仅为探究现代雕塑设计,更是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为切合“生命的印记”这一主题,该方案所有造型刻画均与人物动态相关联。拟创造切合当地各类地点背景且充满人文气息的雕塑及景观灯造型作品,望达到不脱离当地历史背景,形象外观简单且直观,适合多种位置和背景摆放的雕塑和景观灯造型作品。

第 2 章 国内外雕塑造型现状分析

2.1 国内外雕塑造型发展现状

去文学性,注重雕塑语言和形态本身的价值,使之独立于所表达的社会性意义的努力从罗丹自己就开始了。晚年创作的《巴尔扎克》雕像罗丹认为他的最大成功是“向露天雕塑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他认为这是对哥特大师和希腊大师的继承,他对这件作品中反复实验所取得的成功相当自信,以至于他面对文学委员会的质疑时,果断地退了该项目已支付的款项,收回了《巴尔扎克》。笔者仔细研究过这件作品,并在中国美术馆罗丹作品的展览上临摹过这件《巴尔扎克》的头像。他的所谓雕塑的露天性其实就是罗丹一贯主张的大面组合与安排更为主动的发挥。经过大面的组合、围合和概括后的雕塑,外形单纯,就像法国的大教堂,室外环境的阳光之下形态光影明确而有力,整体中又不失细节的闪烁。这样目标的实现使罗丹欣喜若狂,其成就已经独立于塑造对巴尔扎克的刻画和描写。大面归纳成几何形态,将雕塑的外形几何化,实际上罗丹在这时一脚跨进了现代主义门槛。罗丹的学生布德尔,因为后来清楚地意识到罗丹雕塑里过重的文学性描写而显得形态琐碎啰嗦,才开始了他雕塑的建筑性与结构性的探索。他继承了罗丹关于面的组织,以及运用了埃及以及东方民族的雕塑手法,高度概括成几何化的形态,人物的刻画虽少了个性,但增添了永恒性。所以当我们去巴黎的布德尔博物馆时,所给予我们的雕塑形式的宏伟、力度、建筑感、永恒感的享受是主要的。罗丹的另一位学生马约尔更是彻底放弃了以往雕塑表现的经典事件和文学题材的模式,一直就做他的胖女人体,始终不渝。看惯了罗丹的浪漫主义躁动之后,马约尔更加追求古典主义的单纯与宁静。马约尔的型与布德尔的相比进一步简化,更加讲究型的单纯与膨胀,在雕塑语言的彰显中,马约尔所塑对象完全是一般性的,或者说是共性的。其实马蒂斯与马约尔有很好的私交,但从不就雕塑的问题展开交流,马蒂斯认为马约尔的东西还是不够纯粹,还没有完全抛弃人的自然结构,他自有与马约尔不同的雕塑的理念。画完画之余经常玩玩雕塑,他玩玩不要紧,可对现代主义雕塑生长与发展的影响很大。马蒂斯的雕塑完全放弃了对人体解剖的“刻画”,放弃了“描写”,他的雕塑就是形态的空间处理和摆布,人体也就是他实验雕塑理想的途径或媒介而已。他的雕塑就像书法,像写出来的一样。他说他的艺术有阿拉伯风,阿拉伯的文字很飘逸,有一气哈成之感。有一年马蒂斯做了三块人体背影的浮雕,一个题材,三个进程,一个从具体到简化抽象的过程。在毕加索的绘画中也有类似的实验:将一头牛经三、四个步骤简化为几根线。

2.2 雕塑造型设计发展历程

布朗库西是抽象雕塑之父,当然也是现代主义中雕塑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划时代性使得以后的抽象雕塑家无一不推崇他为教父。布氏主要是通过步步紧逼的简化企图追寻事物的本质,完全成了卵形《沉睡的缪斯》就是他努力的结果。显然他所谓的本质首先是从型的角度,他所谓的本质是物的一般性,或则说物的普遍性。有趣的是他还做过罗丹几天学生。罗丹的雕塑代表当时最为主流的创作意识,那就是社会性的抱负和文学性的描写。在这样一个强势的主流背景之下,布朗库西的状态和雕塑不能不说是前卫和划时代的。布朗库西的现代艺术史地位不用笔者在这里强调。艺术史往往只注意亮点人物,而一堆人为之所做的铺垫性努力往往忽略不计了。    

然而现代主义大师挣脱艺术的模仿与镜子式反映模式的努力又是多方面多维度的,有的艺术家专注形态的结构并进行空间的重组,如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艺术家们。毕加索的妇人头像雕塑,其对象也仅仅是他对形态与四维时空探索的借口,原来肖像雕塑的定义在他手里被彻底瓦解。而未来主义大师波菊尼的雕塑除了时空的重组之外,运动的力量与速度则成为表现的主轴。但不管怎样,以上的大师都还是将视点集中在人与人体上。而阿尔普则不同,他将关注与表现视野扩大到包括人在内的有机生命世界,所以阿尔普开创了有机抽象雕塑的大门。后继者亨利·摩尔则将视野扩大到整个自然世界,有机的和无机的世界,山川、河流、植物、动物、人体、虫子、贝壳、骨头、朽木等等,都是他猎取创作营养的宝库和源泉,所以亨利摩尔的雕塑又有生命有机体的张力和丰润,还有山川之气派。他的变形作品看似对人体的不恭敬,实际上他融入了整个大自然的形态,信手拈来,造壮阔与伟岸。贾科梅蒂受到艺术史关注的是他后来所作的“行走的人”系列,其实在这之前,贾科梅蒂在形态简化,时空重组,材料试验等多方面做过很多探索。从雕塑的角度讲,贾科梅蒂的最大贡献是他对雕塑既定概念的摧毁,在他之前雕塑的既定概念就是实体的,张力的,不可摧的,纪念性的。要知道,他可是跟布德尔学过几天的人,布德尔的纪念性、结构的严密性、形体空间的张力性等等对于当时的青年雕塑家那就是金科玉律,应该说贾科梅蒂的努力、思考与反叛是有针对性的。1932年夏天他用火柴棍小心翼翼地搭建宫殿,后来创作出了《凌晨四点钟的宫殿The Palae at 4m.M.》,这座所谓的宫殿完全非实体化,成了线的秩序,人们可以从任何角度观察它。贾大师一直关注雕塑的时空表达和实验,后来那些行走的人,和作品《都市广场》,都为我们展示了他在雕塑的视觉与心理空间方面所展开的新研究,后来他的雕塑更加走向人的内心与精神层面。

2.3. 雕塑造型设计的发展前景

以上是毕业论文大纲或资料介绍,该课题完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请添加微信获取,微信号:bysjorg。

相关图片展示:

您需要先支付 5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