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风景园林 > 正文

“城市复兴”视角下的滨江景观空间重塑 ——南京五马渡广场景观带改造设计毕业论文

 2021-12-18 16:08:17  

论文总字数:5374字

摘 要

2014 年,政府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当前城市建设存在“城市空间无序开发、人口过度集聚;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城市建设、轻管理服务;盲目追求城市建设速度;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等诸多问题。在我国倡导并开展城市复兴的时机已成熟。五马渡广场作为南京城北重点旅游开发区域的幕燕风光带中的重要节点,与幕燕风光带一起肩负焕发城北活力重任,以“城市复兴“视角展开此次改造设计具有深远意义。文章将对设计进行简短说明。

关键词:滨水空间 城市复兴 文化 创意 模式

1.课题简介、研究目的及意义

    1.  什么是城市复兴

城市复兴是西方国家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为其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通过综合、整体的发展计划与行动来解决城市问题, 重振城市活力,引导转型地区在经济、形态、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持续改善,进而恢复或维持该地区在区域或国家发展进程中已失去或正在失去的牵引作用。主持这一研究的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曾在报告中写道:“要达到城市的复兴,并不仅仅关系到数字和比例,而是要创造一种人们所期盼的高质量和具有持久活力的城市生活。”“城市复兴”思想的出现引发欧美国家对大规模城市改造进行反思。

    1. 以“城市复兴”视角展开五马渡滨江段景观改造设计的必要性

作为城北重点开发建设项目的幕燕滨江风貌区,其对重新焕发城北区域活力带动老城复兴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幕燕滨江风光带中重要节点的南京五马渡广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幕府山北麓,滨江永济大道的西侧,靠近上元门地铁站,地处南京城北区域边缘。其南靠幕府山,北面长江,东有燕子矶公园,西有南京长江大桥,场地内部还拥有公交总站以及游轮码头,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被规划为风光带内的交通门户。但由于城市发展中的诸多因素导致其目前虽有景观一期基础建设,但相较于南京主城的其他区域而言,综合服务配套以及景观体验都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城北人民的需求,更无法为外来游客提供良好的游览体验。幕燕风光带中较多景观节点为游览观赏自然景色、古迹的类型,需要一些新鲜元素的

注入,使风光带产生新的吸引力从而焕发生机。作为风光带中唯一的硬质广场景观节点,从“城市复兴“的视角来对五马渡广场进行改造设计,将其拥有的丰富人文资源、自然资源转化为城北老城复兴的活力源泉,是非常有必要的。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次对五马渡广场地段滨江景观带的改造设计,希望在景观公共空间这一开放界面的基础上,参考借鉴国内外优秀城市复兴项目的设计策略,管理方法等,将五马渡广场地段滨江景观带区域打造成一个城市复兴的活力原点,恢复城市的人文性,延续城市历史和文脉,并注入新时代要素,再造经济文化活力,带动老城复苏。同时也希望能在该改造设计中摸索出一套可复制可参考的在城市复兴视角下展开的开放区域设计改造策略、资源转化手段和经营管理模式 ,为日后更加区域化整体化的城市复兴设计项目提供参考和经验。

2.具体改造方案说明

2.1 场地区位分析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优良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交通,使南京自然的成为了一个旅游城市,而对于南京老城区的复苏,特色文旅项目的打造将成为关键。

项目场地所在的幕燕滨江风光带位于南京城北的长江之滨,江岸线全长约6公里。江边崖陡壁峭,两桥卧虹横飞,集山、水、林、洞于一体,是南京主城内观江、亲水、登临胜地,与钟山风景区、雨花台风景区、石城风貌区构成南京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完善的生态绿地系统框架,形成南京市城市独有的山水城林景观布局和城市风格。遵循“建设和恢复沿江生态湿地,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定位,有选择的开发特色旅游项目”的原则,以"揽江抒怀、赏今怀古”为主题,利用.“一 轴两带六大片”空间结构,合理组织用地布局和景观资源,形成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的有机整体。

幕燕风貌区北靠黄金水道一 长江,沿江有码头可直通八卦洲、江心洲。水路交通

十分便利。公路四通八达,东与沪宁高速公路、长江桥、绕城公路和312国

道相接,西与长江大桥相连。市内交通也非常便捷,西临中央北路,南靠纬一路,东有和燕路贯通。从市中心到风貌区最北端的燕子矶交通用时少于1小时,市内绝大部分人口到风貌区内任一点途中花费时间不超过一小时。 风貌区的旅游可及性非常好。和南京市其他同级别的、以南京客源为主的景区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异质性,易形成互补关系,能相互加强旅游吸引力。南京市的旅游资源多集中在城东、城南一带,且以山体及人文景观为主,而本区滨临浩瀚长江,江边崖陡壁立,两桥卧虹横飞,集山、水、林于一体,为城内观江、亲水、登临胜地,最能体现南京滨江城市特色。与八卦洲及江心洲等纯亲水型景区相比,该风貌区集水陆风光为一体,规模较大,且位于主城区内等优势,级别较高,而加强与八卦洲和江心洲之间的旅游联系,会大大增强其整体旅游吸引力。

位于其中的此次改造场地五马渡广场则被规划为幕燕风光带的水上门户,同时内部还设置有公交总站,所以其是整个风光带的交通枢纽,人流量大,景观资源丰富,具有巨大开发潜力。

2.2 场地梳理

五马渡广场拥有优异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同时场地内部还拥有公交与轮渡的水陆交通枢纽,再加上其位于南京主城北城区的良好位置,如能利用特殊的长江水道资源,加强与八卦洲和江心洲间的旅游联系,能大大增强其整体旅游吸引力。(图1)

五马渡广场现状景观结构单一,场地内仅有一个雕塑水景景观节点,其余空间仅为简单绿地及空置的广场,并未设置亲水与观江节点,对场地空间的利用严重不足。而场地内部设置的养老院也不符合风光带规划的发展预期,同时场地内两个交通枢纽也缺乏设计。不能与风光带的景观要求匹配。(图2)

图1 图2

2.3 设计策略

整体方案设计以城市复兴的视角展开,旨在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滨江广场,方案整体注重文化创意以及场地与人之间的联系。具体将通过梳理整合交通系统、完善场地服务措施、提供文娱活动举办场地、增加亲近长江设计、增强场地互动性以及数字科技与景观融合这六个方面的设计内容实现。

2.4 功能布局与空间重构

场地内具有象征意义的龙马雕塑将被保留改造,同时为了维持五马渡广场作为幕燕风光带交通枢纽的功能,对场地内的公交站及游轮码头也进行保留,这也更便于游客前往场地,有利于维持场地活力。场地内的养老院建筑不符合风光带发展预期,将其移除,其他空地也将重新规划。(图3)

图3

图4 图5

将场地分为两个不同主题区块,再以环路将两个区块连接,形成衔尾蛇的概念,新旧交织,循环不断。(图4)然后将场地所需的观景、交通、娱乐、文创等功能注入,将空间进行划分。(图5)

2.5 场地具体节点设计

2.5.1 亲水驳岸与旱喷广场

场地原本驳岸为沙土滩驳岸,并且在驳岸上堆置了防水浪冲击的石块,这导致游人难以安全的亲近长江,感受自然,于是方案将沙土驳岸改造为阶梯状的硬质驳岸,游客可根据需求轻松的靠近江水。虽然相较于沙土滩涂驳岸,硬质驳岸对自然环境会有一定影响,但近年来对于长江环境的整治,从燕子矶公园至大桥公园约8.6km的岸线均整治为了自然式驳岸,而广场只将其中的240m改造成了硬质驳岸,对环境影响微小。同时作为该滨江段中唯一的滨江硬质广场,其有需要也有必要改造成这样的驳岸,带给人们安全的亲近长江,感受长江的体验。为了增添亲水驳岸区域的趣味性与功能性,设计在驳岸中增加了一个被阶梯驳岸与景观步道包围的水中舞台,可满足场地多样的表演需求。原广场中保留的五马渡雕塑也与亲水驳岸进行整合设计,其底座沉于江中,马蹄龙爪浮于波动的水面,更生动的体现“渡”这一动作,使雕像为游人带来更震撼的感受。

而与水中舞台相对的广场区域内设置了旱喷节点,旱喷中心地面凹陷形成一个浅蓄水池夏季关闭中心地漏即可成为戏水池。戏水池可使儿童不用靠近亲水驳岸即可享受安全的夏季戏水体验也更易于家长照看孩子。广场上还设计了基座由混凝土浇筑,中心架起金属杆用钢绳与基座连接形成帐篷样式的圆环构筑物,构筑物的钢绳上能悬挂各类物品,可利用其举办各类小型露天展览,或在夏日披挂彩布为游客遮荫。圆环外部高起部分可作座凳使用内部空间人也可进入,可举行小型聚会,披挂彩布时也可成为一较私密的休憩空间。

2.5.2 观景步道

方案中设计了一条横贯场地的步道,步道形状灵感来源于马蹄铁,结合了游轮码头及观赏长江的功能,其四段高程变化,在视觉和交通上将整个场地串联,同时也给游客带来丰富的步行体验。

2.5.3 穿梭绿地

该节点的设计运用矩形绿地将该节点划分出多条水平、竖直的道路,再配合列植的乔木加深道路的纵深感。同时选择落叶观叶乔木与常绿观花乔木搭配,使节点不同时节拥有不同的观景体验。而为了进一步利用节点道路的纵深感,设计在矩形绿地中增加齿轮主题的互动景观小品在公园的开放时间齿轮将不停转动,齿轮中心设置小型屏幕,随机显示对于场地有意义的时间点,随齿轮转动圈数不断循环,每一时间点小品会发出对应的声音以及显示二维码,对于场地有一定了解的游人可以通过声音与时间点去感受场地的经历,不了解的游人则可以扫码进行了解,借此让游人有一种虚幻迷离的游览体验。

节点中心设置休憩区域,该区域种植大狼尾草,半人高的狼尾草围合出一个通透的半开放空间,人们在座椅坐下后视线于狼尾草顶端齐平,获得一种被包围的安全感,可再次休息,聊天。随风飘动的狼尾草从除起遮蔽视线的作用外,本身也是悦目的风景。

2.5.4 休闲沙地

位于场地东北部的休闲沙地,是场地滨江的多功能休闲节点,该节点拥有良好的视野,可以看到五马渡雕塑以及长江,同时观景步道的观江平台悬于其上,在夏天与节点中的植物一起为游客提供遮荫区域。节点内选用两种桂花树种植,四季桂一年四季为节点带来怡人花香,丹桂则在秋季点亮节点,同时与绿地穿梭节点中的乌桕相呼应,带来别致的景观。为增加节点的趣味性在部分沙坑设置鼓风机及管道,制造出沙之喷泉的景观。在该节点内,游人可以野餐、进行休闲运动、

玩沙以及与宠物玩耍。

2.5.5 综合建筑

场地内的综合服务建筑将提供餐饮、信息咨询、船票售卖、文创艺术品售卖、盆景设计教授与制作、承办展览等多样功能,是广场内的服务节点。

2.5.6 破碎迷宫以及手工绿垒

破碎迷宫的名字源由于节点内设置的趣味装置,游人可扫码购置玻璃杯,将烦恼写上,丢进破碎区摔碎,发泄心情。破碎区内的玻璃碎片将由工作人员定期清理收集,并交由艺术家或其他感兴趣的旅客用以艺术创作。

手工绿垒是场地内较适合亲子活动的节点,节点在草坪中设置覆土建筑,内不提供各类材料、工具以及场地,可为家庭、朋友带来有意义的互动体验。建筑内部的环形手工桌可双面使用,方便手工制作中的交流配合。多层支架也方便材料工具的收纳。节点可邀请专业手工制作者开展互动课堂,提供多样的活动,为场地带来活力。绿垒外部和草坪结合,成为一块多用的休闲绿地,可进行野餐、宠物娱乐等。

2.5.7 绿植集散地

绿植集散地节点由综合建筑的盆景diy室与广场上的绿植构架共同组成,游客可在盆景diy室中借由工作人员指导,完成自己的小盆景设计,设计完成后,游客可选择自行带走,或留在场地。选择留在场地的盆景工作人员将编录好相关信息后,将其放至绿植构架供游人欣赏,同时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照看植物。如有其他游客看中了绿植构架中的盆景想要带走,只需扫描二维码购买即可,获得收入场地按比例扣去维护成本后返还给制作者。

2.5.7 景观柱阵

景观柱阵分为互动主题与文化主题。互动主题景观柱阵中部分柱体设置互动功能,运用八音盒的原理,游人穿梭其中的同时,拨动齿轮,便会有音乐产生,随着音乐的产生,夏季时柱子顶部还可喷洒水雾,降低场地温度。文化主题景观柱阵是将场地及周边的历史文化元素进行提炼,选择有代表性的诗句或描写,将其与柱阵融合,游人穿梭其中便可浏览。

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5374字

您需要先支付 5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