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价格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开题报告
2021-12-15 21:11:2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股票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相关关系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20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引发了对股票是否能抵御通货膨胀这一问题的讨论。
古典学派经济学者欧文费雪(1930)最早研究了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他提出的“费雪效应( fisher effect)”表明,名义利息率等于实际利息率加预期通货膨胀率[1]。将“费雪效应” 运用到股票市场上, 则股票收益率为实际收益率加上预期通货膨胀率。那么,以股票为投资标的的投资收益率可以补偿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货币购买力的损失,即股票资产具有保值性。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费雪效应是得到承认的。但是在1970年以后,大量国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通货膨胀与股票价格呈现负的相关关系,这使费雪效应受到广泛质疑。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学者们提出了代理假说、反向因果关系假说、货币幻觉假说、税收假说等理论。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也相继有学者研究这一问题,但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有人认为费雪效应在我国存在,也有人认为不存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理论的分析及实证研究,来进一步探讨这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本文对股票价格与通货膨胀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其现实意义主要在于:一是检验通货膨胀和股票价格之间是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如果二者是负相关的,那么通货膨胀率高时,投资者应卖出股票。如果二者是正相关的,那么膨胀时期,投资者应买入股票以对抗货币贬值。二是探讨cpi、ppi指数是否成为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先导指标。三是讨论股票价格能否作为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之一。通货膨胀水平是衡量一国宏观经济健康与否的指标之一,研究它应该包含的内容和股票市场对它的影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2]。股票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相关程度影响一国经济,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的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的特征,详细研究这一问题。最终目的是既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也为投资者的股市投资决策提供参考指标,对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的正文部分,一共分为5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首先是导论。该部分系统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提出了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是文献综述。该章梳理了关于通货膨胀与股票价格的关系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第二章是通货膨胀基本理论及我国股票市场特征。该章对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分析了我国自股票市场建立之后发生的三次明显的通货膨胀的具体表现、特征及成因,然后详细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自成立至今的发展过程以及特征,为进一步进行实证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现实环境。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本文拟采用三种方法对我国的股票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历史分析法
从历史角度出发,收集我国过去十余年cpi、ppi及上证指数的相关资料,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卜巧花:《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基于次贷危机背景下的实证研究》,《当代经济》,2009年第10期。[2]蔡晓春,罗江华:《资产价格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动态冲击检验》,《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5期。
[3]陈学彬,周光友, 徐明东:《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对策》,《金融论坛》,2011年第5期 。
[4]崔光灿:《我国资产价格影响通货膨胀研究》,《特区经济》,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