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下湖南省长沙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分析文献综述
2021-02-25 13:15:17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处于下行阶段,许多被经济高速增长所掩盖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地暴露与激化。就中国经济本身而言,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导致的供需结构失衡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转型、体制转型等问题,都从根本上制约着中长期中国经济的持续、有效增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面对我国经济当下的困局,坚持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宏观调控,实施经济体制机制的结构性调整,应是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以湖南长沙市为例分析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产业结构方面的变化,总结出有用的可行性的方案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为例,结合数据,分析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情况,总结在供给侧改革情况下,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供给侧改革的研究,主要是从大方向,以及供给侧改革本身的意义上推行的,或者在供给侧改革的情况下应推行怎么样的政策与之配合. 2015 年 11 月 10 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着重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首次将“供给侧改革”确立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对中国而言,供给侧改革属于全新的调控政策取向
国外研究现状:
供给侧改革是在影响需求侧的货币政策边际效用递减的背景下才被各国广泛地使用,其中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和德国的供给侧改革最具影响力,因此对于供给侧方面的研究大多是以这两个国家为依据进行政策性的分析.对世界而言,供给侧改革并不是新鲜事物。从理论上讲,供给侧改革植根于与凯恩斯主义对立的供给学派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通 过降低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和扩大私有化,强化市场竞争,释放要素活力,解除供给束缚,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从实践中看,供给侧改革最早运用于 20 世纪 60年代初美国肯尼迪总统执政期间,并曾帮助美国和英国相继实现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