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乙酰基内酯型槐糖脂的制备及表面活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23 21:00:28
文献综述 1.1槐糖脂 1.1.1槐糖脂的简介 槐糖脂是一种由酵母菌代谢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在所有表面活性剂中产量最高,因此最受关注。
最初报道是在1954年[1],Spencer研究发现菌株Torulopsissp能以十六烷碳源为底物合成一种糖脂混合物,将其命名为槐糖脂。
槐糖脂本身无嗅、无味、无毒,能够在自然界快速、完全的降解掉,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同时,合成槐糖脂的原料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廉价易得的物质,如烷烃、油脂、脂肪酸和糖类。
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环境友好等许多优点,可以应用在石油开采、土壤修复、生物冶金、化妆品、食品、医药、纺织等许多领域[2]。
限制槐糖脂发展的因素首先是槐糖脂的结构,其次是槐糖脂的生产成本[3]。
国际上对槐糖脂理论研究及应用开发已开展多年,我国目前该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
1.1.2槐糖脂的结构 槐糖脂两种主要类型是酸型槐糖脂和内酯型槐糖脂[4]。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槐糖脂种类不断增多,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其结构和分子组成上,最终导致了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不同[5]。
发酵底物的多样性是槐糖脂结构组成差异的最主要因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